同时代|黄蜀芹和她的电影艺术( 二 )


她何以在各个题材和类型上都收获观众认可?在尹鸿看来 , 当很多人关注外部的戏剧性情节、外部奇观之时 , 黄蜀芹更着重对人物内心的体察 , 以现实主义笔触勾勒出当代中国不同时代人的风貌 。 恰是这点 , 让其作品“不会成为过眼烟云” 。
1979年 ,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出版 。 读完后 , 黄蜀芹触摸到了这些女孩对生活的特殊感觉 , 也从那些学生最平常的生活细节里看到自己在上海读中学时的影子 。 所以拍摄该片时 , 她总说 , “我们不需要技巧 , 我们只需要真挚地去呈现 , 朴素而真诚地去表现它” 。
1983年 , 带着黄蜀芹个人生活体验的影片上映 , 它突破了对青春片和怀旧片的固有印象 , 洋溢着上世纪50年代青年身上的浪漫主义情怀 。 次年 , 《青春万岁》荣获苏联塔什干亚非拉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 是彼时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并受到关注的中国电影 。
1990年 , 改编自钱钟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围城》播出 , 轰动一时 。 前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 也是《黄蜀芹》一书的撰写者张仲年认为 , 如果《人·鬼·情》是黄蜀芹作品中最具力度的 , 那么《围城》则是最有厚度的 。 “黄导曾说 , 她所经历的时代、她的家庭氛围 , 甚至包括她本人 , 都与小说描述的那些知识分子的经历与困境 , 有着相似之处 。 ”用感同身受来凝视并还原时代中人 , 再以10天拍一集的工匠精神来锻造作品 , 《围城》能占据中国电视剧艺术的高峰 , 理所当然 。
黄蜀芹对时代与人的密切关注还体现在电视剧《孽债》中 。 作家叶辛笔下的故事虽离黄导自身经历稍远 , 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 , 正在重新寻找自我、重新确立城市定位的时候 , 这部聚焦身份归属感的电视剧意义被凸显了出来 。 还有影片《画魂》 , 是中国电影最困顿条件下 , 一位女性导演大胆探索出的作品 , 巩俐还在该片中贡献了值得记取的表演 。
黄蜀芹曾说:“我以为的电影 , 就是在人们习惯房间坐南朝北、窗子永远朝南的地方开一扇向东或者向西的窗 。 这另一扇窗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 ”她一生的作品 , 都在向人们呈现不一样的风景 。
【同时代|黄蜀芹和她的电影艺术】文图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