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年轻人为何爱上正剧?

大江|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年轻人为何爱上正剧?
文章图片

这是为何?剧本的扎实、演员的用心、制作的精良 , 当然都是重要原因 , 但最重要的 , 还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 所以 , 我们因为《大江大河2》里的改革者宋运辉被调离岗位、《山海情》里的开拓者马得福和李水花有缘无分而感到意难平 , 也因为在《觉醒年代》里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生活气息十足的陈独秀而感到耳目一新 。
但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又不只是一个艺术问题 。 观众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的 , 不仅是对生活的被动反应 , 更有对现实、对历史的主动思索 。 在《大江大河2》《山海情》里有官僚主义 , 但没有通常的人道主义式坏人;在《觉醒年代》里 , 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之间有分歧、争执 , 但没有一个人物被脸谱化处理 。 这和以往某些主旋律影视剧中的“正/邪”“善/恶”二元论有着根本区别 。
《大江大河2》里有改革者遭遇的重重阻力 , 《山海情》里有扶贫工作不被老百姓理解的辛酸 , 《觉醒年代》里也有早期革命领袖的幼稚和冲动 。 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 , 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 , 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 , 这是上述影视剧的共同特点 , 也是它们能够牢牢抓住年轻观众的原因 。 影视剧创作范式的转变背后 , 是心态的成熟和文化的自信 。 今日中国的强大 , 早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上 。
艺术是有社会本质的 , 文艺思想的创新和社会意识的成熟 , 是相辅相成的 。 当陈独秀的两个儿子登场时 , 许多年轻观众在弹幕里争相表达着对他们的钦佩 , 还主动补充历史资料 , 做起科普工作 。 “他们和我差不多大 , 已经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 , 这是屏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弹幕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道路 。 陈独秀、李大钊、宋运辉、马得福……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 有着不同的背景 , 但风华正茂的他们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 。 年轻的观众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 , 还有人生路上的坐标和向导 。
【大江|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年轻人为何爱上正剧?】如何避免虚度一生?如何绽放青春芳华?显然 , 如今的年轻人“爱上”的是优秀影视剧 , 更是蕴藏于其中的理想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