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允许企业冠名+外援参赛!体总杯城市联赛来了,职业联赛怎么办?( 二 )



而最新的规定则是:按照有俱乐部的城市才有资格举办城市联赛的原则要求 , 制定俱乐部准入标准 , 没有俱乐部的城市应逐步做好俱乐部组建工作 。 这是非常清晰的俱乐部化 。 俱乐部化 , 且有准入标准 , 毫无疑问 , 这已经构成了职业化的基础 。
第二是俱乐部/球队允许赞助商冠名 。 城市球队全称为:城市名+俱乐部名+冠名+“队” , 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 各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球队简称为:城市名+队名 , 原则上长度不得超过八个字 。
说起来 , 这和职业联赛没有冲突 , 因为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必须中性化 , 但问题是 , 职业联赛陷入困境 , 中性名一刀切恰恰是原因之一 , 而现在 , 城市联赛却允许赞助商冠名 。 对于职业联赛而言 , 这很可能是颠覆性的打击 。

第三是允许使用外援 。 城市联赛允许使用外援 , 限定三人 。 不过 , 城市联赛规定:在相关协会注册的现役职业球员除外 。
看起来 , 城市联赛和职业联赛没有冲突 , 但实际上 , 这恰恰也是城市联赛职业化的一个雏形——有了俱乐部 , 有了赞助商 , 引进更优秀的外援自然也就非常简单 , 而更多的本土球员也会以此为生 。
第四是升降级制度 。 城市联赛将设立升降级 , 这也为向职业联赛过渡奠定了基础 。


最初 , 城市联赛被认为是体育系统利用自身资源打造的赛事 , 利用全运会平台 , 在此前设立“省队”的基础上成立“市队” , 为更多足球从业者提供竞技平台 , 这样的话 , 城市联赛和职业联赛毫无冲突 。
但现在 , 城市联赛逐渐演变为利用体育系统资源打造的联赛 , 有俱乐部、赞助商 , 允许冠名 , 允许球员流动(目前名额较少) , 允许外援 , 和职业联赛已经没有本质区别 , 或者说 , 这是一个不同于足协和职业联盟体系的 , 以体育系统体系打造的联赛 , 目前是业余性质 , 但已具备职业雏形 。
这意味着 , 城市联赛和中超等职业联赛 , 已经基本站在一个擂台上了 , 只不过 , 目前城市联赛影响力尚小而已 。
由此 , 两个联赛在资源上会激烈交锋:争夺地方政府支持;争夺地方体育系统支持;争夺赞助商(国企和私企)支持 , 而最终会变成争夺球迷支持 。
目前 , 城市联赛成为职业联赛 , 在法理上还存在一个难关 , 那就是中国本身就有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联赛 , 得到了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认可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有着天然的职业联赛法理性 。 但实际上 , 如果中国职业联赛持续下滑 , 城市联赛在各地体育系统支持下蓬勃发展 , 取代职业联赛并非不可能 。

近年来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投资人一直没有得到更大的回报 , 联赛政策不断改变 , 对投资人缺乏尊重 , 那么 , 不排除一些投资人从职业联赛撤退 , 转投城市联赛 , 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跟政府合作 , 何乐而不为?
唯一的困难可能是球迷的情感 , 因为很多职业俱乐部如泰山、国安、申花、河南、亚泰、广州、浙江等 , 寄托了球迷近三十年的情感 。
所以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必须自强自立 , 问题是 , 职业联赛受到了太多的困扰 。
其一 , 职业联盟酝酿了那么多年 , 至今却没有成立 , 职业联赛没有从根本上受到重视;其二 , 职业联赛陷入困境 , 绝不单单是联赛自身的问题 , 多方指手画脚和粗暴干涉严重影响了职业联赛的发展;其三 , 职业联赛自身的运营也存在问题 。 比如足协经常出尔反尔 , 像裁判管理去年交给中足联筹备组 , 今年又要收回来 , 受到舆论压力又变成共管 , 说变就变;还比如各种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 近期同意有引援禁令的俱乐部引援 , 国脚先仲裁;此前对默契球熟视无睹等 , 都严重消耗着职业联赛的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