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二 )


但反观时下的剧集市场 , 充满工业糖精的小甜剧一直是垂类内容 , 始终难以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 而所谓“爆款力作”却往往诞生于充满烟火气的现实题材中 。 市场不会骗人 , 阵容、成本、制作当然是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 , 但在这些因素之外 , 获得市场热情的根本还是在于共情力 。 而真正让更多人获得情感共鸣的 , 还是以力换饭、借酒抒怀的愁容 。
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尽管笔者在观看上文提到的现实题材剧集时或多或少感到气质上的压抑 , 但无一部在观看过程里“中道崩殂” , 反而皆是“焦虑却欲罢不能”地看完整部剧 。 这证明 , 观众并非不能接受影视剧中的困苦 , 反倒是对这些窒息的共情有极强的忍受力 。
生活的苦未必一定需要工业糖精来治愈 , 说破无毒也可以成为聊慰创伤的深层灵方 。 只不过 , 用“真实感”揭开大众的现实伤疤来“以毒攻毒” , 需要创作者斟酌地把握住描摹现实困苦的程度与节奏 , 否则“疗毒”的功效就适得其反了 。
“真实”=“惨”?
【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潜藏的向阳力才是生活之道
纵观近来的剧集领域文化现象 , 被称赞“太真实”的画面 , 往往是主人公最倒霉的时刻 。 将“惨”等同于真实 , 将社会热点融入剧情发展 , 似乎已经成了创作领域心照不宣的流量法则 。
但现实生活的真实绝非仅止于惨字了得 。 在满地鸡毛的另一面 , 生活现实也总能带给人治愈以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 起落兴衰、阴晴圆缺 , 悲与喜的交加才是生活更本真的状态 。
《亲爱的小孩》生动地展示女性怀孕产子的痛苦经历 , 但抚养女儿成人的过程 , 以及女儿生病时表现出的乖巧可爱同样带给母亲欣慰与温暖 。 《人世间》中周秉坤下岗、入狱、双亲离世 , 霉运连连降临在这位底层劳动人民身上 , 却未曾真正打倒他挣扎生活下去的意志 。
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文章图片

作为文艺意义上的生活纪录 , 现实题材剧作不仅要揭露生活之痛 , 更要为现实之痛感提供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和良药苦口的解决妙方 。 而后者恰恰是风雨过后的向阳力量 , 也是带给人生存希望的一缕阳光 。
换句话说 , 家庭生活是最具普世情感的基础单元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让戏里戏外的每个人都会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 但回味现实生活里的基础群体 , 似乎我们也都在兵来将挡之间一次次解决生活中涌现出的各类困难 。 夫妻没有隔夜仇 , 原生家庭的矛盾也大多可在沟通中和解 , 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 因而文艺作品也大可不必将“惨”视作唯一真实感 , 积极的精神力量同样可以成为真实之表征 。
早年的经典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至今仍被奉为现实题材家庭剧之神作 , 其中当然也不乏妻离子散的悲情故事 , 但主角张大民的积极面对与化解 , 一次次将悲伤的共情扭向颇有喜剧色彩的生活哲学意义上升 。 这便是早年对现实题材家庭剧之戏剧结构、叙事节奏、台词表达的经典正面案例 。
现实|现实题材家庭剧的“真实感”创作边界何在?
文章图片

因而把“惨”与“真实”的关系再说白一点 , 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感不仅应该反映现实生活的无力感 , 更要将现实中的苦与痛不着痕迹地圆回来 , 在戏剧冲突的框架之下找到悲与喜的恰当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