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是对谁的判词 李纨判词解析

李纨在《红楼梦》表面的故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在背面隐藏的故事中 , 赫赫名声下的他 , ,历史永远无法绕开,有人说他是豪杰英雄,有人说他恶魔罪人 。判词中讽刺他不积阴德,是因为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恶魔罪人 。


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是对谁的判词 李纨判词解析

文章插图
【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是对谁的判词 李纨判词解析】




其实 , 回答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 因为书中的李纨低调,知理、守节、课子,与其背后之人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 根本找不出哪怕一点儿相近之处 , 致使书中即便是出现了明显的提醒与暗示,研红的专家们也会出于惯性与本能而将其无视和忽略 。他们会觉得这样明显的提醒与暗示太不可思议了,是绝对不可相信的,于是,反而使李纨背后之人藏得更加隐密而不可开解 。
这个明显的提醒与暗示就出现在第四回李纨刚出场之时,书中写道: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 。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生了李氏时……取名李纨,字宫裁 。”
这段介绍藏着什么玄机吗?
《红楼梦》在开卷的楔子中已开宗明义,为了把“真事隐去”,故借“假语村言” , 敷演出一段表面的故事来 。随后又写了“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 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于书名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实这种演变就应该属于假语村言的手法,那前边“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这三个名字的变化呢?自然也应该属于假语村言,只能是带有某种含义的化名来将真事隐去 。


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是对谁的判词 李纨判词解析

文章插图




那么在对李纨的介绍中,“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是否也是化名呢?
“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却在告诉我们 , “李守中”这个名字并非化名 。
国子监亦称国子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开始设立 , 以后的唐、宋、元、明、清都设有这个机构 。国子监一个重要职责是主刻正经、正史,并以精校精审而著称 。《红楼梦》中言“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正是以国子监精校精审主刻正经、正史这一点,来暗示“李守中”属于真名实姓 。而且在《红楼梦》表面故事的体系中 , 数百个人物,唯独这个“李守中”不是化名 。
书中之所以敢写出李守中这真实的名字,也许正是因为李纨这个形象与她背后所影射的这个人物,实在是看不出有一丝一毫相似之处,并且自信即便是写了出来,也没人敢轻易怀疑李纨背后之人会是鼎鼎大名的李守中之子闯王李自成 。
虽然在李纨的故事中,很难找到李自成的影子 , 但是她的判词所暗隐的确实是关于李自成的事迹 。
李纨判词前这样写道:“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边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
受专家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茂兰”是说贾兰后来中进士加官进爵,李纨因而受封才得以凤冠霞帔享富贵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 , 《红楼梦》哪里还有什么“真事隐去”?
须知 , 《金陵十二钗判词》是用谶纬谶语的形式写出来的 , 理解时不可按正常逻辑望图、望文生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