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匡衡读后感 匡衡凿壁偷光的感悟

引言:西汉成帝初年 , 此时的长安已经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这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一座漂亮精致的府?。丝?,正发生一段有趣的对话 。“宰相大人 , 您看这地?到底怎么处理呢?”府邸的书房内,一名下层官员打扮的男子正跪在地上,脸上直冒冷汗 。“这有什么难的?让原先的属官再下去量一次不就行了?这种事还要问我?”对面,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训斥道 。“可 , 可是,这可是足足四万亩地?。≌庋鲜事穑俊惫僭蔽实?。“怕什么!”官员一抬头,只见那衣着华丽的男子正怒目圆睁,恶狠狠的盯着自己,不由得再度低下了头 。“下官明白了,告,告退!”官员颤抖着身子,慌慌张张的逃离了这府邸……
不久,皇帝颁布圣旨:“宰相匡衡,强占田地,违反国策,着及革职返乡,抄没贪污所得,钦此!”此刻,那衣着华丽的男子跪在地上,耷拉着脑袋,双眼无神的盯着那圣旨,久久不能释怀 。

凿壁借光的匡衡读后感 匡衡凿壁偷光的感悟

文章插图
匡衡剧照


【凿壁借光的匡衡读后感 匡衡凿壁偷光的感悟】他 , 就是西汉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大家——匡衡 , 小学课本上“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公 。对于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名人 , 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一.“凿壁偷光”终成才“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夕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许嵩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庐州月》便取了西汉著名的勤学故事匡衡的“凿壁偷光”典故 。小时候的匡衡啊 , 真的是一个勤学苦练的好孩子 。
小时候的匡衡家里很穷,父母都是农民 , 但小匡衡却非常热爱学习 , 向乡间贤达学习《诗经》 。只是由于家庭原因,匡衡平日里还要帮助父母做农活,白天看书学习时间往往不够,而晚上,家里又买不起油,点不起灯 , 正巧,匡衡看到墙壁另一边有些许光亮 , 原来是邻居地主家的光亮 。于是用凿子凿了一个洞,借着那点微光继续学习 。这就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凿壁偷光”的故事由来 。
凿壁借光的匡衡读后感 匡衡凿壁偷光的感悟

文章插图



小匡衡凿壁偷光
后来 , 匡衡拜京城的博士为师,专攻《诗经》 。由于对《诗经》的喜爱 , 匡衡往往对其中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当时流传一句名言“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使人颐 。”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听匡衡讲解《诗经》的内容,往往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匡衡也一跃成名,成为元帝时期的《诗》学泰斗!
二.顺风使舵保官位元帝时期,由于他从小柔仁好儒,因此,即位之后,一改父亲宣帝的治国手段,选择用纯粹的儒学去治理国家 。一时间 , 西汉的儒学达到了又一个顶峰,元帝时期的重臣萧望之 , 周堪,张猛,贡禹等人都是当世儒学大家 。作为儒学经典《诗经》的泰斗级人物,匡衡也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元帝的重用 。久经宦海之后,匡衡也逐渐学会了一身见风使舵的本领 。
原来 , 元帝宠幸宦官石显,石显把持的中书省与萧望之和匡衡等人的尚书省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 。但,一堆书呆子哪里是老谋深算的石显的对手,在石显的阴谋下,气死了萧望之,罢免了周堪,害死了张猛 。匡衡作为尚书省的一员,此时却选择了明哲保身,三缄其口,石显见匡衡没有和自己作对,也没有故意针对他,匡衡一路做到了丞相的位子上 。
凿壁借光的匡衡读后感 匡衡凿壁偷光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