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场|郭心怡:登台与换场( 三 )


另一个极具瞩目的时刻是在2018年 , 她以4.636亿港元的成交价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不凡·宋代美学-千年”专场拍出苏轼《木石图》 , 创下佳士得亚洲区最高价艺术品拍卖纪录 , 迄今无人超越 。 Hugh Edmeades将拍卖视为莎士比亚的戏剧 , 深谙拍卖表演艺术的郭心怡将其比喻为表演时间 , “我常常会被提醒 , 拍卖是一场表演 , 需要有一点戏剧化的表演给大家看 。 ”
郭心怡很清楚地记得拍苏轼《木石图》的那一场 , 拍卖之前 , 自己与从佳士得总部特地飞来香港的两位资深拍卖官做过多次训练 。 “那一场拍卖整场有21件藏品 。 为了在拍卖前准确知道要说些什么 , 我和专家提前排练 , 需要将每一件藏品从头到尾练过一次 。 练的时候 , 我发现过去自己不是那么频繁拍过亿的藏品 , 大多数拍到八九千万 。 那时候 , 我一开始得从三亿多喊价 , 想着怎么将上亿的价格用英文说完之后 , 迅速用中文完成转换 。 后来再练3亿、3亿2000万、3亿5000万 , 一口口练上去 。 ”有一个细节 , 她印象深刻 , “他们说 , 当你到了最后一个地段的时候 , 你叫到了落槌价时 , 你把拍卖槌举起来 , 停在空中 , 停留10秒钟 , 让大家有机会拍照 。 等大家拍完 , 再把拍卖槌敲下去 , 敲下去时 , 你要镇定 , 摆出pose , 等10秒钟 , 让大家继续拍照 。 ”那一天 , 郭心怡上了场 , 在挤满了400多个人拍卖厅里 , 持续了5分钟的竞价中 , 一口口将《木石图》推向了4亿1000万落槌价的天价 。
如你所见 , 拍卖官站在拍卖台上 , 看似行云流水的一切 , 背后实则有过精心的设计 。 从手势到声音 , 从眼神到服装 , 各有讲究 。 在拍卖台上 , 尽可能地运用整个拍卖台的空间 , 使用你的双手 , 而不是只用一只手;为了让声音听起来不像一个没有经验的小女孩 , 用丹田发出声音 , 以便塑造醇厚、沉稳又不失威严的声音 。 过去 , 郭心怡有过自己的声乐教练 , 不定期接受过声音方面的训练;出现在拍卖台上的服装 , 需要精心想过什么东西上镜才是漂亮的 , 不能过于暴露、花哨 , 不能过于死板、沉闷 , 也不能出现方格、线条影响上镜的元素 。 每一年 , 她都会复盘自己的拍卖会 , 譬如站在拍卖台上的站姿仪态 , 如何才能准确、又有戏剧性地介绍下一件拍品 , 吸引全场的焦点 。
郭心怡在意眼神接触 , 一般在拍品竞争局进行到最后只剩两位竞争者 , 如何让原本准备放弃的出价者再次出价呢?她将经验和盘托出 , “你不要‘放过’之前叫过价的人 。 如果竞拍者在现场的话 , 用你的眼神去接触他 , 有时候不需要说太多话 。 当全场静默的时候 , 有一双眼睛盯着他 , 他会下意识想要有所行动 , 可能会多举一次牌 。 所以 , 在你落槌之前 , 你的眼睛不要看向最后的买家 , 而是第二价高者或是一开始叫过价的人 , 因为他们很多最后会回来 , 再要一口价 。 如果竞拍者不在现场 , 哪怕只做电话标 , 其实他们会同步在网上看 , 这时候我会直接看着镜头 。 ”
在郭心怡的认知里 , 拍卖官扮演着指挥一个房间气氛的角色 , 必须要懂得掌握时机和节奏 。 “你必须能够快速思考 , 能够让自己指挥一个房间的气氛 , 有很多思考依赖你能够阅读整个空间的气氛 。 你懂得掌控节奏 , 知道拍卖会要快速进行的是什么 。 ”譬如遇见流拍 , 也得有杀伐决断的勇气 , “一个拍卖官做到最专业的时刻是当一场拍卖有四五件拍品连续流拍 , 你还能保持气氛 , 保持该有的节奏 。 刚当拍卖官的时候 , 你会很不想让东西流标 , 会一直叫:还有没有更高出价?慢慢地拖会失去你的速度 , 你要很有信心 , 很决断地处理 。 拍得好 , 气氛好 , 那是所有拍卖官都能做到的事 。 拍得不好 , 你还是能保持好的气氛 , 这才是好的拍卖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