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亚甚至动用史诗《奥德赛》来附和这对当代夫妻 , 构成次生的“潜文本” 。 里卡尔多接手改编这部史诗剧本的活计 。 他像钱德勒一样骂骂咧咧干着编剧的活儿 , 又鄙视导演和制片人的庸俗理解 。 导演想改编成异域历险的奇幻大片 , 制片人要把《奥德赛》变为精神分析的家庭剧——珀涅罗珀没有爱情 , 只剩忠贞;奥德赛为逃避家庭 , 潜意识导致他路上受阻 , 难以归来 。 这刺中了里卡尔多与埃米丽亚无爱的婚姻关系 。 小说形成强烈的对峙 , 叙事靠争辩来实现 。 里卡尔多用远离现实的崇高感、抒情性 , 看待史诗与生活 。 显然 , 妻子和制片人就站在功利世俗的对立面 。 埃米丽亚车祸而亡 , 意味作家永远剥夺了里卡尔多辩驳说服妻子的机会 。
作家将婚姻里的所有转折 , 都大为钝化 , 以至于很难找寻显在冲突与事件时刻 。 如素描的明暗交界线 , 绝非明确的线 , 而是转折的过渡面 。 小说情绪 , 也不是确定拐点 , 它依赖人物觉察验证 , 感受意识变化的区域 。 作家潜默地完成情感反转 , 就像优秀的歌手让人找不到换气点 。 他切中了生活实质——琐碎的沉积 , 感知的叠合 , 加上些错觉幻象 , 总让人一厢情愿 。
“室内小说”与家庭剧
1929年 , 莫拉维亚的处女作《冷漠的人》奠定一种新布局 。 我想其奥秘是 , 以“家庭剧”形式写“室内小说” , 同时深入社会心理与道德观察 。 如卡尔维诺所言 , 莫拉维亚“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 , 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 。 ”《冷漠的人》以家庭透视意大利有产者阶层的道德荒原 , 社会心理的全面坍塌 。 小说结构高度戏剧化 , 从场景到时间皆是聚合:一个别墅之内的较短时长 , 没有枝节横生和繁杂人物 。 小说最初题名“五个人和两天” , “阿尔登一家及丽莎和梅卢迈奇”即说明如此 。
它确立人物关系的几何形态:母亲和姐弟构成核心三角 , 代表侵入者的莱奥(母亲的情夫) , 充当闹剧的“干扰项”丽莎 。 莫拉维亚用莱奥牵引家庭的三角顶点 , 先占有母亲 , 后觊觎姐姐 , 与弟弟冲突 。 更戏剧的是 , 人物两两相关的大回环 。 丽莎是莱奥昔日未婚妻 , 母亲是莱奥现在的情人;姐姐为追求“新生活”委身莱奥 , 丽莎则引诱了弟弟 。 这种“转盘处理”暗示伦理的错位混乱 , 矛盾的牵拉叠加 。
文章图片
《冷漠的人》 莫拉维亚 著
莫拉维亚考验文学的道德 , 限度在哪里 。 《冷漠的人》让人想起《洛丽塔》 , 母亲的情夫 , 打着女儿的算盘 。 同时又兼具爱伦·坡和王尔德以象征去写腐坏与可鄙 , 如《厄舍府的崩塌》与《道连·格雷的画像》之结合 。 几乎每个室内布置 , 都指向精神隐喻 。 别墅的压抑窒息 , 家具摆设的庸俗老败 , 揭示出母亲的占有控制、虚伪浮华 , 以及丽莎故作天真的愚蠢、卖弄风情的放荡 。 这种寓心理分析于器物环境的写法 , 尤为精彩 。
宁愿保持冷漠 , 也不装模作样 , 竟成为“很高的道德” 。 莫拉维亚呈现出言语和心理的极度“背离”:每句对白都言不由衷成了“反话” , 压抑了截然相反的心脑意识 。 姐姐卡尔拉明知莱奥贪婪狡诈 , 是母亲的情人 , 还是献身于他 。 弟弟米凯莱既深感丽莎恶心庸俗 , 又怜悯地接受她的调情 。 这种悖反恰好说明冷漠的实质——没有意识 , 缺乏行动 , 放弃爱恨的能力 。 米凯莱像哈姆雷特的传人 , 迟迟不能复仇 , 买了枪却没上子弹 , 连莱奥的“皮毛也没碰到” 。
- 艺术展|拼缝故事——巴拿马莫拉艺术展重庆开展
- 绘画|塞尔维亚绘画:与好画的差距,就是与光线的距离!
- 木雕|伊莱莎·莫拉莱斯——浓墨重彩的木雕艺术大师
- |意识流超载的自画像:在晦涩且怪诞的现实边缘,他只需要一支铅笔
- 庆祝活动@玻利维亚政府计划重启奥鲁罗狂欢节庆祝活动
- 油画!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维亚?尔·爱德华油画
- 奥利维亚·坎普|人美画更美,这位“左撇子”美女的巨幅素描画作,没人不服气
- 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首都举行灯展庆祝中国年
- 玻利维亚@当刽子手知道自己要杀的人是格瓦拉后,他喝了点酒壮胆
- 意识流@作者笔下的意识流,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他声不成声,调不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