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跟宋仁宗的关系 宋仁宗有多仁慈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估计绝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会选择A:宋仁宗,我也和大家的选择一样 。
古代皇帝庙号是“仁” , 是“高”的,都是至高无上的评价 。怀念宋仁宗的人主要是站在士大夫阶级的立?。?也就是靠科举做官的读书人 。宋仁宗首先在个人行检上,是一个儒家理论中的“模范”皇帝,表率做得好,生活不奢侈,尊敬士大夫,为人宽容,经常厚赏官员和人民 。在政治上宋仁宗没什么个人主张,主要依赖士大夫们治国,经常能够听得进大臣的意见和劝阻 , 对士大夫们也很宽容而不采取暴行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在北宋最受尊崇,士大夫们的积极性也最高,而尤其在宋仁宗执政的四十多年中最活跃和最自主,这里面有宋仁宗个人性格温和的原因 。甚至宋仁宗驾崩后 , 不单本国连辽国西夏的皇帝都痛哭流涕祭奠,并为仁宗建衣冠冢纪念 。
所以,即使到了后世,士大夫们仍然怀念宋仁宗时代的宽松环境 。为什么以前皇帝都叫汉武帝、晋文帝,但是到了唐朝以后就是唐太宗,再以后又叫乾隆皇帝什么的?这个其实就是混淆了庙号,谥号 , 尊号和年号的概念 。由于标题所问之限制,只谈庙号和谥号 。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 , 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 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
这个可以参看明清两朝,其一是明太宗朱棣 。由于朱棣推翻其侄的政权,等同于创立基业,其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武宗驾崩无子,嘉靖皇帝幸运即位后,出于私心,把自己的父亲封为皇帝不说 , 还要列入太庙供奉 。因《周礼》所局限 , 引发“大议礼之争” 。嘉靖十七年九月,将明太宗朱棣改崇庙号为明成祖,将明仁宗朱高炽“祧庙”而出 。
其二是清朝,努尔哈赤在清朝建立时被追封为清太祖,而清朝所统治的地区基本是顺治帝在位时所占领,故顺治帝也被视为开创之君,是为清世祖,此后康熙帝由于平三藩、征准噶尔等军事成就,被群臣认为“名为守成,实乃开创”,故成为清朝第三个称祖的皇帝 , 庙号圣祖 。
商朝所建立的 , 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 , 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⑹来漓朐弧笆馈保ㄊ雷媾谈⑹雷谇壹祝⒅行苏咴弧爸小保ㄖ凶谇乙遥?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
自从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 。原因是“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朝时期 , 兼采传承自商朝时期的庙号制度及来自于周朝的谥号制度 。初时 , 汉朝对于庙号仍本着商朝时期的初衷,庙号的给予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 , 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 。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