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二 )


文章插图
《窦娥冤》
还有广为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
梁祝之间有真挚的感情却被活活拆散 , 梁山伯报恨死去,祝英台跳进坟墓,甚至在坟上长出的两棵连枝树也被马家砍去 。
看似一悲到底的爱情故事,却在最后坟墓中飞出一双彩蝶,梁祝二人化为蝴蝶,自由飞舞 。仍然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
还有《倩女幽魂》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倩女与王文举兜了一个大圈子,经历了合分合,最终仍是团圆的结局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越剧《倩女幽魂》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为何偏爱大团圆?
为什么中国剧这么喜欢大团圆结局?
首先是因为这类结局符合读者看喜不看悲的审美心理,且能起到心理补偿的作用 。
悲剧结局可能会导致观众长时间难以脱离悲伤的体验 。
现实本身已经够苦了 , 再在舞台上看到悲情的故事 , 无疑会加重负面情绪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而圆满的结局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
观众看到舞台上的一切都按照理想的方式发展,会受到慰藉,暂时忘记现实的丑陋 。
因此在戏剧当中 , 无论人物形象多么贫困弱小,事件多么曲折艰难,最终都会得到一个美满的结局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新版
此外,戏剧的大团圆结局的发展也符合官方的要求 。
作为民间文化,戏剧能对民众产生教育意义 , 是免费的德育工具 。
因此,它必然会受到官方的监督和制约 。
比如在明代,统治者会公布严酷的刑罚以警告剧作家 , 不要在剧本中传播关于统治阶级的负面言论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所以即使作者在故事中间部分有曲折的表述和不满的情绪,也只能在结尾弥补过来 。
因此皆大欢喜、和乐融融的结局成了剧作家磨合矛盾冲突的首选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儒家思想也是影响戏剧结尾大团圆的重要原因 。
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古代文学和艺术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从小熟读儒家经典的文人们可能会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教条的不合理,但绝不可能否定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
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必然会秉持儒家思想中和谐适中的原则,形成了悲中有喜、矛盾调和的大团圆结局 。
比如《琵琶记》里,男主人公不弃旧妻 , 将“父母在、不远游”刻在心里 , 高扬儒家人伦美德,这样大团圆结局正是儒家“中和之美”的完美体现 。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中国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剧收尾为什么总是强行大团圆」

文章插图
越剧版《琵琶记》
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也成为了古代戏剧作家安排先悲后喜结构的哲理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