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爱默生逝世140周年|美国个人主义的滥觞( 三 )


因此 , 尽管爱默生对欧洲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都很喜爱 , 但他始终对这些文化保持着一定的审视和反省的态度 。 爱默生迫切建立民族独立文化的使命感压倒了他对欧洲文化进行毫无芥蒂地吸收的尝试 , 正如他在《美国学者》一文中的疾呼:“我们依傍他人的日子 , 我们长久以来师从他国学艺的学徒期已经到头了 。 在我们周围 , 百万民众正在奔涌向生活的洪流 , 他们不能永远依靠从国外收获的那些残羹败食来供养自己的心灵 。 ”然而 , 一个学徒缺乏对欧洲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长时间的深入学习、探究、转化和吸收 , 仅仅凭着一股自助和进取精神是注定行之不远的 。 正如一把只有五根琴弦的七弦琴 , 很多乐曲都无法演奏 。
如今 ,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杰作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极高声誉 , 他以冷静客观的笔触用欧洲文化映照出美国文化的差异 , 包括它的优点和缺点 。 对此 , 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格雷厄姆·格林高度评价这位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 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 。 ”然而 , 在那个开疆拓土的特殊时代 , 亨利·詹姆斯被认为是迷信欧洲文化而饱受误解 , 符合历史潮流的爱默生自然脱颖而出 。 在《论自助》中 , 爱默生以其急切建立美国独立文化的自觉和热忱 , 对迷信外国文化的美国人大加批判(也包含了反躬自省的自我批判):“正是由于急于弥补自我修养的缺失 , 人们便盲目迷信旅游 , 把意大利、英国和埃及奉若神明 , 所有受过教育的美国人始终对此保持着狂热 。 ”
文化|爱默生逝世140周年|美国个人主义的滥觞
文章图片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
正是这种对欧洲母体文化的排斥心理 , 让美国文化无论是形成之初还是今天 , 都带有明显的简单化和速成性倾向 , 这种先天的营养不足所暴露的问题正逐渐被放大 。 似乎不可避免的 , 美国式个人主义在文化营建的过程中滑向了个体意识的膨胀、盲目自信和骄傲自大 , 进而导致了自我意识的偏狭 , 使其往往看不到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合理性和优秀之处 , 不愿去接触和学习其他文化 。 这在美国文化的形成时期表现地尤为明显 , 在其后的历史中也并未得到更多改善 , 而是向着为我独尊的方向不断发展 。
荒腔走板:个人主义的另一走向
必须承认 , 当个人主义与美国的国家独立和发展相结合时 , 在建国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所倡导的个体自助原则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个体意志和力量 , 塑造了美国文化对个人力量的高度重视 , 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 , 对个人进取、奋斗和成功的追求 , 以及个人可以对抗群体、政府、权力和不公正规则等等 。 这一套价值观与北美早期殖民者开疆拓土的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 形成了一种以个体生命的自助和进取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 这对于一个新生民族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
文化|爱默生逝世140周年|美国个人主义的滥觞
文章图片

哈罗德·布鲁姆《文章家与先知》
然而 , 当这种逐渐膨胀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通过国家主体的面目呈现出来时 , 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强权意识 , 一把“缺少某些琴弦”的乐器最终演奏出荒腔走板的音乐 ,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 其实 , 这种以国家面目出现的个体意识的盲目乐观的膨胀 , 在爱默生随笔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实在就是当时美国社会从精英到大众的普遍心态 。 无论好的坏的 , 爱默生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 正如哈罗德·布鲁姆的精妙评论:“爱默生是美国的化身 , 更像恒久的气象——雾霭重重 , 而不是转瞬即逝的雾” 。 在《年轻的美国人》(The Young American)一文中 , 爱默生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