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故事系列之九:五样松的传说

据文旅聊城: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 , 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 , 创造各种艺术形象 , 展示瑰丽的想象 , 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 。 从远古时代起 , 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 , 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 。 现在学术界一般也称民间文学为“口头文学”、“口头传统”等 。 聊城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深厚 , 众多的民间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 影响了一代代人的观念和生活 。 “讲述非遗故事 , 弘扬聊城文化” , 聊城市文化馆特推出聊城非遗故事系列 。
临清市东不远的地方 , 有个陈庄 。 庄上有个聪明伶利 , 又十分好看的姑娘 , 叫陈姑 。 由于她长得俊 , 心眼又好 , 几家财主都想娶她做媳妇 , 可陈姑怎么也不愿意 。 原来她早已看上了本村一个叫刘奎的后生 , 而刘奎也同样爱上了陈姑 。
刘奎家里很穷 , 父母又年老多病 , 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可刘奎一心想读书 , 陈姑就用自己的积蓄周济他 。 这样一来 , 刘奎十分感激陈姑 , 他读起书来更加上心了 。
陈姑的爹娘早就去世了 。 她独自一人生活 , 本来就不宽裕 , 再加上不断周济刘奎 , 所以日子过得也渐渐艰难起来 。 刘奎见此情景 , 很过意不去 , 就不想再读书了 。 可陈姑却十分反对 , 她说:“奎哥 , 你放心吧 , 我可多纺线 , 多织布 , 就是生活再难 , 也要让你把书念下来 。 ”刘奎感动地流着泪水说 , “姑妹 , 你对我这么好 ,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深情 。 ”
从此 , 陈姑就拼命地干活 , 刘奎也没黑没白地读书 。 时间过得很快 , 转眼之间几年过去 , 又赶上了大比之年 , 陈姑很想让刘奎赴京赶考 。
可刘奎的爹娘却作起难来 , 家里这么穷 , 没有一点积蓄 , 进京赶考拿什么作盘缠呀?于是 , 他们把陈姑叫到家里 , 说:“孩子 , 你为了能让奎儿读书 , 已经吃了不少苦 。 这赶考虽然是件好事 , 可家中实在出不了路费 , 我们也不忍心再让你为难 , 这事就算了吧!”
陈姑笑了笑说:“二老放心 , 这些年咱什么苦难都熬过来了 , 好不容易熬到今天 , 说什么也得让他去 。 咱不求光宗耀祖 , 只求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吧 。 盘缠的事我早打算好了 , 俺家那几间房子变卖了 , 以后……以后我就搬过来住 。 再说奎哥一走 , 你二老也得有个人照顾呀!”几句话 , 把二位老人说得心里热乎乎的 , 刘奎也感动得落下泪来 。
事情全按陈姑说的办了 , 刘奎赶考的事 , 总算应了人愿 。 刘奎启程那天 , 陈姑为他包了顿饺子 , 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顿团圆饭 。 陈姑又给刘奎打了个包裹 , 里面装了些衣物和吃的东西 , 又把自己的手镯摘下一只放在里头 , 含着眼泪对刘奎说:“奎哥 , 你一人上路 , 俺很不放心 , 路上一定要找个伴儿同行 , 渴了饿了要买热饭热汤吃 , 千万别吃冷的 , 自己要处处当心 , 想家时 , 就拿出手镯来看看 , 考中考不中都要早点回 , 别忘了小妹在家等着你 。 ”刘奎被这番话感动得真不知说啥好 , 他含着眼泪抓住陈姑的手说:“姑妹 , 我终生也报答不了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 你的话我一定要牢记在心 , 家中的爹娘就托付给你了 , 我一定早点回来 。 ”刘奎说完便起了身 , 陈姑送他到村头上 , 人走的都不见了影儿 , 陈姑还站村头望着 , 望着 。
陈姑为了照顾两个带病的老人 ,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 白天织布 , 晚上纺线 , 不敢闲一会儿 , 才勉强顾上了全家的吃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