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大雪花”亮相清华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揭秘背后的智慧

冬奥火炬台、冬奥雪花设计曾几易其稿 , 最终惊艳亮相;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 从“同心圆”到“留声机” , 一个个巧思融入美轮美奂的视觉设计;冬奥城市景观、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 , 设计师将艺术和工业融合 , 为城市留下冬奥记忆;现代科技加持下 , 数字冰雪体验博物馆院线也将落地 , 成为冬奥文化遗产……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一场“共育未来——奥林匹克科技艺术展” , 汇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0余个教师团队的北京冬奥会相关作品 , 通过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意象空间 , 多维度呈现奥林匹克“力与美”的文化内涵 , 让观众通过科技艺术感知奥林匹克精神 , 追寻奥林匹克之路 。
|冬奥“大雪花”亮相清华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揭秘背后的智慧
本文图片

虚实结合“解构”冬奥火炬台
96朵“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 , 在“银丝带”围绕下翩然起舞 。 北京冬奥会期间 , 三大赛区场外的火炬台吸睛无数 , 并在赛后永久保留 , 成为国际奥林匹克的美好记忆 。 在博物馆里 , 观众也可以一睹火炬台“原貌” , 了解背后的故事 。
|冬奥“大雪花”亮相清华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揭秘背后的智慧
本文图片

走进展厅 , 迎面是一个大型的弧面屏 , 以及一件等比例缩小的火炬台模型 , 大屏内播放的动画揭秘了火炬台精巧的结构和设计过程 。 三个赛区的场外火炬台均由清华美院党委书记马赛带队设计 。 从2020年11月接到任务 , 团队师生夜以继日地画图设计 , 在一个多月内做出9套不同方案 , 2021年3月 , 经过多次分析、讨论后锁定的雪花形象方案 , 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
|冬奥“大雪花”亮相清华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揭秘背后的智慧
本文图片

火炬台修改方案
清华美院团队介绍 , 区别于传统的静态火炬台 , 此次火炬台是首次通过动态雕塑的形式来呈现冬奥艺术的全新美学 , 并在开幕式主火炬的基础上 , 增加了环绕的“银丝带”以及镜面底盘 , 起到结构支撑稳定的作用 。 “银丝带”紧紧萦绕着象征世界各国和地区携手走向未来的大雪花 , 呈非匀速的双向同心运动 , 为静态放置的火炬增加了时间维度和视觉动态 。 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现高低起伏变化的形态 , 是对冬奥会众多赛事速度、激情、节奏、跃动等特征的抽象表达 。 四周不断变化的环境、观赏者都融入作品 , 成为火炬动态雕塑的一部分 , 凸显着全世界“更团结”“一起向未来”的奥运主题 。
火炬台设计还充分融合艺术以及工程技术的要求 , 体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办赛要求 。 方案设想初期 , 团队就将造型美感和落地实施并行考虑 , 反复推敲、模拟和论证火炬台的造型制作与安装实施的可行性 。 为确保“大雪花”在严寒、强风中稳定持续完成“同心双向旋转” , 团队还邀请了清华大学机械系、土木工程系教授团队进行跨学科协作 , 完成材质、结构、燃气功能等方面优化 。
冬奥雪花图案设计初稿“首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 各代表团的“小雪花”汇聚成一朵“大雪花” , 在鸟巢上空缓缓升起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展厅内 , 也可以寻得“小雪花”的踪迹 。 熟悉的《雪花》旋律响起 , 一块大屏里 , 一个个造型新颖的雪花图案依次呈现 , 有的设计元素融合了各国和地区地标性建筑图案 , 有的被赋予了牡丹、紫金花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 这些都是冬奥雪花图案的“前身” , 此次展览是它们的“首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