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95岁苏秀撰文回忆:当年夏衍“钦点”的两部电影

摘要:我说“夏衍为我们选片” , 是指……
伊娃|95岁苏秀撰文回忆:当年夏衍“钦点”的两部电影
文章图片

我说“夏衍为我们选片” , 是指夏衍先生确定了选片的方向、原则 , 而并不是每部电影都由他点头 。 当时作为文化部常务副部长 , 他的工作千头万绪 , 不可能对译制片管得那么具体 。 但是 , 20世纪 60年代初 , 夏衍确曾亲自点名进口两部影片——英国的《罪恶之家》和西班牙的《瞎子带路人》 。 那时没有互联网 , 也不知道到哪去找资料 , 译制此片 , 只能就影片本身去研究理解 , 去领会夏衍为什么点名要我们译制这两部片子 。
伊娃|95岁苏秀撰文回忆:当年夏衍“钦点”的两部电影
文章图片

新版《罪恶之家》剧照
《罪恶之家》又名《探长来访》 , 是英国伦敦西区上演的一部话剧 。 这台话剧 , 自1947年起连演十年 , 长盛不衰 。 与同样长盛不衰的《捕鼠器》《黑衣女人》共同被誉为“伦敦西区必看”的三大名剧 。
这部影片由张同凝担任译制导演 。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 , 工厂主阿瑟正在为女儿订婚举行豪华的宴会 , 忽然 , 有一位自称探长的人来调查女工伊娃自杀的死因 。 而且 , 他运用自己的技巧 , 让在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和伊娃有关的实情 。 原来 , 女工伊娃因为领导工人罢工 , 被阿瑟开除 。 伊娃好不容易找到另一份工作 , 不巧又遇到阿瑟的女儿希拉因为一时心情不好 , 迁怒于伊娃 , 使她再次失业 。 正当伊娃走投无路的时候 , 希拉的未婚夫乘虚而入 , 以同情和爱慕为诱饵 , 骗取了伊娃的感情 。 可当这事行将败露时 , 为保住既得利益 , 他又迅速抽身而去 。 阿瑟的儿子艾瑞克原本是家里对弱者尚抱有同情心的人 , 他和伊娃同居 , 使伊娃怀了孕 。 艾瑞克从家里偷了一笔钱送给伊娃 , 却被伊娃拒绝了 。 他也就此不再露面 , 让伊娃独自去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 。 阿瑟的妻子本来是做慈善事业的 , 她号称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 可她却拒绝了伊娃 。 当他们每个人都良心受到谴责时 , 又来了一位探长 , 他们才发现之前那位探长并不是真的探长 , 于是又都心安理得起来 。
【伊娃|95岁苏秀撰文回忆:当年夏衍“钦点”的两部电影】他们都没有触犯法律 , 不用负刑事责任 。 然而面对天理良心 , 他们每个人都对伊娃的死 , 负有一定罪责 。
伊娃|95岁苏秀撰文回忆:当年夏衍“钦点”的两部电影
文章图片

新版《罪恶之家》剧照
人类是一种有良知的动物 , 而且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里 , 只有互相帮助、同情 , 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 如果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 甚至见死不救 , 还那么心安理得 , 他就不配称为人 。 狗还知道 , 把落水的小主人 , 拖回岸边 。
《瞎子带路人》原名《小癞子》 。 小说创作于西班牙16世纪中叶 。 当时西班牙经济开始衰落 。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 成为无业游民 。 小癞子拉扎罗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 妈妈养不活他 , 只好让他去给瞎子带路 , 挣一口面包 。 但是 , 瞎子待人非常苛刻 , 拉扎罗还是无法活下去 , 只好再换一个主人 。 第二个主人是个教士 。 他自己吃饱了 , 竟然把面包锁到铁皮箱子里 , 一点也不给阿扎罗吃 。 他不得已只能再去找第三个主人 。 第三个主人是个年轻的没落贵族 , 身无一技之长 , 连自己都养不活 , 还要找个佣人 。 结果拉扎罗只好去乞讨 , 要来一点面包 。 那位“贵族”还端个架子 , 不好意思直接说“给我一点儿” , 一边迫不及待地盯着面包 , 一边还要问一句“那揉面的手干净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