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享】古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怎样演变成“普通话”的?( 二 )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 , 是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 。 他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 , 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 , 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 ”
【|【文化分享】古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怎样演变成“普通话”的?】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 , 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 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 , 所以经过深入研究 , 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 。 如果叫国语的话 , 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 ”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
|【文化分享】古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是怎样演变成“普通话”的?
本文图片

1956年 , 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 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 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 。
其中 , “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 , 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 目前 , 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
几十年来 , 普通话的推广效果显著 。 全国能够听懂、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 , 媒体上的普通话质量也越来越高 。 当然 , 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除方言 。 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向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