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绿,80年代柳市的“文艺复兴”( 二 )


包秀杰:1977年至1983年文革结束后全国都在观望 , 1984年“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后 , 引起了社会真理观的大讨论 , 通过这次大讨论文艺界开始复苏 , 在此之前大家还是藏着掖着的 。 在那个时期我们就感觉到思想上的解放来了 。 1984年 , “结社”尚未被明确放开 , 柳川书画会也成为乐清地区文革后首个成立的民间文艺社团 , 在此之后 , 一系列柳川品牌的文艺社团纷纷成立 。
大家推举施正担任首任社长 。 施正于1944年出生于蟾河施氏乡绅家族 , 自小喜欢诗文 , “改革开放”让这些充满反思精神、思想活跃的青年有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主张 。
|春风催绿,80年代柳市的“文艺复兴”
本文图片

在后来的日子里 , 大家逐渐在施正、郑松鹤的影响下形成理念共识——“法本无定法 , 无法生有法 , 意造岂上法乎?”而艺当以文为先 , 开拓心胸 , 直抒胸臆 , 提高境界 。 施正甚至大胆提出 , “我辈眼中 , 应无古法 , 一切画法 , 皆自我作古 。 ”
这是一种何等大胆的艺术宣言 , 拆除了一切阻碍发自于心的桎梏藩篱 , 为柳川书画的大胆创变打开了思想的大门 。 这种打破陈规的哲学观念 , 是指要在实践中寻得真理 , 这种社会思想反映到经济领域 , 就是对的民营经济的不断探索 。
胡铁铮、胡万良专程到北京看李可染的书画展览 , 这趟北京行 , 让他们看见了中国画改良的新面貌 , 社员们也开始更为大胆的水墨实践 。 1984年 , 乐清举办了一场建国35周年的大型展览 , 柳川书画院的作品占据展出作品总量的三分之二 , 霎时轰动乐清 。
戴成夫:柳川书画院当时的作品拿出来 , 形式之新、品质之高、数量之多让乐清人惊讶 。 因此 , 乐清文化馆将他们的作品独立陈列在3楼 。
胡铁铮:俞龙孙先生当时在乐清文化馆工作 , 他专门来了几趟观看柳川书画院的作品 。 俞龙孙先生曾在南洋与徐悲鸿先生一起办展览 , 俞老写书法 , 徐悲鸿画画 , 被称为“俞书徐画” , 画展义卖所得统统捐给国家抗战 。 解放后 , 俞龙孙回到妻子所在的乐成生活 。
1987年 , 柳川书画院200多件作品在温州工人文化馆展出 , 震动了温州艺术界 。
包粹华:当温州书坛尚且遵循“帖学”一路 , 书风妍美相似之时 , 施正提出要从篆隶“碑学”入手 , 追求如刀之入石般的雄劲 , 与逆笔的滞涩 。 温州画坛中也还没有一种求新、求变的思想 , 因此 , 当时柳川书画院多样、大胆 , 追求个性的书画作品给温州书画界带来了震动 。
1997年 , 一个来自乡镇民间文艺社团的书画作品展 , 竟然办到了学院派的家门口——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 诸多著名书画家络绎而至 , 中国美院乐清籍画家陈品超、金家骥先生亲临现场 , 当代山水名流孔仲起先生逐幅赏评 。
|春风催绿,80年代柳市的“文艺复兴”
本文图片

【|春风催绿,80年代柳市的“文艺复兴”】胡铁铮:当时美院的专业画家受到的束缚比较多 , 而柳市人因为做生意全国到处跑 , 思想比较开放 , 所以我们那些无法无天、无拘无束的书画作品 , 让学院派受到触动 。
柳川书画院的社员白天工作 , 晚上画画写字追求艺术 , 他们多师从于地方学者画家 , 并未经过学院式的训练 。 也许正是这种如野草一般从乡土里生长而出的自由 , 让他们的作品在久经压抑的学院中 , 犹如一阵生气盎然的春风 。 这种笔墨中单纯真挚、大胆逾矩的“野性” , 正是他们直抒于胸的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