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的经历( 二 )


接着晋文公在中原地区展开了一系列争霸的行动 。自齐桓公之后,中原地区的诸侯一直缺少一个领头的,许多诸侯都处在不讲信誉道义的楚国的阴影之下,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带领大家抵御楚国的威胁 。其中尤以宋国对楚国最为痛恨 。宋襄公死后,宋成公继位 。晋国崛起后,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 。公元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军伐宋,并包围了齐国的穀邑,威胁齐国 。宋国抵挡了一年之久,难以继续支撑 , 便派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对自己的关照 , 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但是楚国实力强大 , 晋文公又有些畏惧 。救宋,必与楚国绝交,不救宋,则是畏惧楚国,霸业也就难成了 。最后在晋国大臣狐偃、先轸的坚持下,晋文公决定出兵救宋 。他亲率兵车800乘的大军 , 先杀向卫国 。卫国人驱逐卫成公,归附了晋国 。接着晋国主力移兵南下 , 进军曹国 。在晋军的强大攻势下 , 曹国无力抵御,只好也归附了晋国 。卫、曹两国都是楚国的盟国 , 早年晋文公流亡时这两国国君不能以礼相待 。攻打这两国 , 一是可以达到削弱楚国势力的作用;二是可以迫使楚军回救两国 , 以解宋国之围;三是可以报当年轻慢之仇 。
楚军果然放弃围攻宋国 , 率军来救卫、曹二国 。晋文公又设计使秦、齐两个大国站在了自己一方,从而到了孤立楚国的目的 。晋楚两大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在大战前 , 晋文公命令军队向后撤退了90里 。大家都不理解文公的用意 , 文公解释说当年他流亡楚国时,曾当面向楚成王许诺,日后如两国交兵,晋将“退避三舍” 。一舍30里 。这就是文公退兵90里的根本原因 。晋文公这么做,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是兑现对楚国的承诺,二是如果楚军继续进逼,则在诸侯面前显得理亏,同时还可以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果然楚将子玉不肯退兵,一直追到城濮 , 双方在这里对垒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了 。
公元前632年4月,双方展开决战 。晋公命令晋军的下军攻击楚的右军 , 很快便击溃了这支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军 。然后命下军向晋军上军靠拢 , 向楚国的左军发动进攻 。晋军有意撤退,引诱楚军来追,待其深入之后 , 晋的部分中军马上出动,截断了其退路前后夹击,击败了楚国的左军 。楚军统帅子玉见左、右两军已经战败,遂收拾残兵,撤出了城濮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 , 晋军的获胜为文公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艘灰凼盗τ兴魅酰チ擞虢灾性奶跫?。
接着晋文公亲自到周都,告捷献俘 。周襄王万分感激文公 , 亲自召见 。文公向天子进献楚国的战车100辆、步兵1000人 。周襄王赐文公酒 , 并正式册命其为侯伯,意为诸侯之长,并授予其保卫王室,讨伐跋扈诸侯之权,还赐给他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彤矢百、旅弓矢千、柜鬯一卣、虎贲300人 。从此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 , 又将“尊王攘夷”的大旗高高举起,承担起了维护中原秩序的光荣职责 。
这年5月,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卫成公之弟)、莒子等诸侯,会盟于践土,以晋文公为盟主,史称“践土之盟” 。
这年冬天,晋文公来到温邑 , 在周、晋边界线上再度以霸主之命召集诸侯 。晋文公主盟 , 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陈穆公、秦小子以及莒国、邾国的国君会盟 , 进一步巩固了晋国的盟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