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黄旗在八旗中的地位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哪个旗的地位更高?

正白旗原称白旗,是建州女真最初(1601年)所立四个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定都费阿拉时建立的最初武装,每个牛录额真三百人,共一千二百人)之一 , 当时并没有“八旗”而只有四旗,即黄、蓝、白、红,白旗是“老四旗”之一,地位低于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黄旗,和蓝旗不相上下 。
1614年即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前两年,努尔哈赤鉴于部署人数越来越多,且原本分属不同部落、家族,牛录数已达四百(满蒙混编牛录三百零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遂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固山为一旗,分原本的四旗为八旗,每个旗设立一个固山额真为旗主,两个梅勒额真为副旗主,第二年正式宣布建立八旗制度,每个旗额定兵力为7500人 。
后金建立之初,八旗的固山额真分别为:镶黄、正黄为努尔哈赤亲领;镶红、正红为努尔哈赤健在的最长子大贝勒代善统领;镶蓝旗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镶白旗努尔哈赤嫡长孙杜度;正白旗四贝勒皇太极 。此时的排列是黄、红、蓝、白 , 且镶色高于正色,因此八旗以镶黄旗为最尊,正白旗为最卑 。

正黄旗在八旗中的地位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哪个旗的地位更高?

文章插图
正白旗


有一些说法称,清太宗崇德年间同为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和阿济格先后当过镶白旗主,他们同母弟多铎是正白旗主 , “弟不压兄”因此正白旗地位“改为低于镶白旗”,这是不确的——如前所述,四旗最初扩编为八旗时,就是镶色尊于正色 。
努尔哈赤末年代善失宠,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后归还给其子),但因为代善晚年两次在立嗣问题上“站队正确”,礼亲王一系始终保持了应有的地位,因此镶红、正红两旗是八旗旗主时代地位最稳定的,但也是和皇室关系相对疏远的 。因为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归还后旗主在克勤郡王一系中传承,作为仅有两位“铁帽子”郡王之一的克勤郡王,首任岳托是代善长子,“子不压父”,因此原本排序在正红旗之上的镶红旗只好换到了正红旗之下 。
红旗的一度失势令二、三贝勒的蓝旗在天命、天聪年间一度居于仅次于两蓝旗的地位,但镶蓝旗旗主阿敏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其失势而死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皇太极继位后饱受排挤 , 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被皇太极以擅弃关内四城的罪名夺职圈禁 , 为示公允,镶蓝旗主仍由舒尔哈齐一系的济尔哈朗(阿敏六弟 , 后来的郑亲王)接任 , 但这样一来镶蓝旗就从排序第三一下掉到了第八;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以“怨望”罪名搬倒了一直对他汗位构成严重威胁的二哥莽古尔泰,正蓝旗主由皇太极亲自兼领 。这样一来,就变成皇帝独领镶黄、正黄、正蓝三旗,.阿济格(或多尔衮)、多铎分领两白旗 , 代善家族领两红旗 , 舒尔哈齐家族领镶蓝旗的格局 , 并首次诞生了“上三旗”(皇帝亲兵)的概念,而此时的“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蓝,这三旗也是此时地位排名前三的旗,此后依次为正红(代善)、镶红(代善长子)、镶白(阿济格或多尔衮)、正白(多铎)、镶蓝(济尔哈朗),其中正白旗的地位由第八上升至第七 。
皇太极去世后经历了短暂而激烈的争夺帝位冲突,随后多尔衮一系以扶植皇太极幼子福临(顺治帝)的方法在顺治元年(1644年)把持了朝政,成为清朝实际中枢控制者 。多尔衮随后对与之争夺帝位的豪格等百般打击,夺取了传统上即为皇帝亲兵的两黄旗,同时将当时的正白旗主、自己同母兄阿济格调为镶白旗主 , 将当时的镶白旗主、自己同母弟多铎调为正蓝旗主 , 自己兼领正白旗主 。目的是扩大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生母 , 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一系在八旗中的势力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