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邵氏兄弟”没落背后:放走邹文怀,错过李小龙,无视许冠文

一、
50岁涉入香港电影行业的邵逸夫
为了与‘电懋’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 邵逸夫招来了一个奇才——邹文怀 , 而正是这个邹文怀 , 为“邵氏兄弟”的没落埋下伏笔 。
一场电影市场竞争在香港逐渐拉开序幕 。
陆云涛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 在文学 , 电影上有很高的造诣 , 为了吸引观众 , 抢占市场 , 他坚定不移地执行一条“高端精品”路线 。 相比之下 , 只有初中学历的邵逸夫 , 反其道而行之 , 他认为 , 只要观众认可 , 其他都不是问题 , 为此 , 他对每一部戏 , 都进行了商业化包装 , 以符合大众的消费需求 。
此外 , 邵逸夫在影片制作理论上 , 也表现得与‘电懋’不同 , ‘电懋’奉行的是电影要以“剧本为中心”的理念 , 而“邵氏兄弟”奉行的是以“演员为中心” , 为此 , 不惜耗费巨资“造星” 。
《江山美人》剧照
陆云涛获知后 , 立即明白了“邵氏兄弟”带来的危机 , 于是 , 他也开始走起竞争对手的制片路线 , 此外 , 他还想了一个招:挖墙脚 。
在重金之下 , 许多“邵氏兄弟”的演员都被挖到了‘电懋’ , 包括《江山美人》的主演林黛 。
邵逸夫自然不甘心对方挖自己墙角 , 于是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反挖‘电懋’的演员 。 这场挖墙角行动 , 一直持续到双方的无角可挖才罢休 。
既然在演员上没有动作可行 , 邵逸夫和邹文怀想了个办法 , 从电影题材入手 , 意思很简单 , 你拍这个电影 , 我也拍 , 我比你快完成 , 比你快上映 , 你就失败了 。 不得不说这一招果然高明 , ‘电懋’曾先后拍摄《红楼梦》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 “邵氏兄弟”得知后 , 也拍了一样的题材 , 并抢先一步发行 , 闹得“电懋”苦不堪言 , 没办法 , ‘电懋’走得是一条精打细磨的路线 , 而“邵氏兄弟”走的是快速路线 , 这样 , ‘电懋’的许多拍摄计划不了了之 。
邵氏经典《梁山伯和祝英台》
双方还互挖导演 , 不过 , 这样的恶性竞争只会让双方两败俱伤 , 于是 , 经过几年较量 , 双方握手而言 , 1964年 , 陆云涛因事故遇难 , ‘电懋’被改组 , “邵氏兄弟”一家独大 。
二、
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 , “邵氏兄弟”迎来巅峰期 , 拍摄了数百部电影 , 主打古装和武侠 。
然而 , 伴随成功的还有危机:公司与员工的矛盾 , 公司与演员的矛盾 。
邵逸夫
在邵逸夫的观念中 , 任何员工 , 演员都要围绕着“邵氏兄弟”运转 , 这无疑极大限制了电影的创意和个体才华的发挥 。
1970年 , 在“邵氏兄弟”的元老 , 为公司效力11年的邹文怀决定离开“邵氏兄弟” , 自立门户 , 离开的原因很简单——收入低 。
香港电影教父邹文怀
出人意料的是 , 邵逸夫居然放人了 。
于是 , 这一年 , 邹文怀脱离“邵氏兄弟” , 带着一干亲信成立了“嘉禾”影业公司 , 并推出了首部《独臂刀大战盲侠》 , 大获成功 。
“嘉禾”影业Logo
这两记重拳打得邹文怀毫无招架之力 , 幸亏 , 天无绝人之路 , 关键时刻 , 他找到了陆云涛家族做靠山 , 并找来了一个人打破影视困境 。
三、
这个人便是李小龙 。
1970年 , 李小龙回到香港 , 表达了拍电影的意愿 , 他还提了几个要求:个人片酬1万 , 制作经费不少于60万 。
所以 , 这两个要求吓退了大多数电影公司 , 事实上 , 李小龙最先看好的是香港电影的龙头老大“邵氏兄弟” , 然而 , 这次精明的邵逸夫却看走眼了 , 面对李小龙的“投怀送抱” , 他并不感冒 , 他固执地认为 , 李小龙要进入“邵氏兄弟”必须签订长约 , 支付固定片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