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47年,发生在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 对大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走向是决定性的 。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认可双方参战兵力为秦军60万:赵军45万的观点 。
此战赵军全军覆没,前后伤亡高达45万人 。《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史记-白起列传》所载基本一致 。根据《史记-白起列传》,赵军临阵战死约5万人,投降40万人全部被阬杀 。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根据“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亡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列传》得出了秦军在长平之战阵亡30万人 , 进而推导出赵括乃当世名将的结论 。
秦军在长平之战究竟损失了多少将士?
(二)
秦国经商鞅变法遂成军事强国,根据《商君书-兵守》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军”,一军为壮男,一军为壮女,一军为老弱 。壮女军以工事筑垒为主,老弱军以农牧、运输为主;平时从事军事训练、作战时冲锋陷阵的部分,也就是壮男军约占1/3~1/2,即秦军主力约20~30万、赵军主力约15~20万人 。
从《商君书》可以看出,壮女军、老弱军一般不参与训练和战斗,本质是穿着军装的老百姓,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量,相当于后世的辅兵 。一旦作为主力部队的“壮男军”遭遇歼灭性打击,整支军队也就必然失去战斗力 。
古代战争中,按阵亡:受伤=1:2计算,一支以农民为主的军队能够承受阵亡率10%而不崩溃的,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意味着常规军队的伤亡率已达30%,作为作战主力部队的壮男军已经非死即伤,基本失去战斗力,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全军崩溃!
长平之战1800年后,明末李自成大顺军队,在一片石惨败、老营主力被歼灭之后 , 再也未能缓过气来,不到一年便迅速败亡!
近代中国 , 长平之战2200年后的国共内战时期,即便是顽抗到底的国军五大主力之18军、整编74师以及黄伯韬第25军,伤亡不到35%已全军崩溃;
以作风顽强著称的我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的战斗伤亡、非战斗减员51000余人 , 占整个兵团30%左右,也同样失去战斗力 。之后虽经大规模补充兵员、休整 , 仍然无法参加第三次、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也只能在次要方向作战,元气根本尚未恢复 。
(三)
综上,《史记》对赵军的记载基本准确,可以推断为主力部队阵亡5万、战伤10万,已是非死即伤、全军崩溃;最终,没有战斗力的壮女军、老弱军约30万人,连同壮男军伤兵约10万人,总计40万人无奈投降,随即遭白起全部阬杀!
《史记-白起列传》“长平虽胜,秦军亡者过半” 。古文“亡”通假字为“无” , “亡者半”理解为“丧失战斗能力的超过一半” , 即作为主战部队的壮男军伤亡近50% , 就完全贴切了 。
白起说出该句话时 , 秦军已数次受挫于邯郸城下 。合理推论 , 秦军大约已经阵亡5万、战伤10万,伤亡总人数约15万人,占壮男军的50%左右 。
秦赵两军的伤亡,分阶段估算如下:
1、廉颇守长平时期 。
秦军兵力40万、赵军兵力25万;
战果:秦军伤亡6万、赵军伤亡3万人 。
两军均损失惨重,但均未失去攻守能力 。远道而来的秦军具备数量优势,野战能力略高于赵军,但攻击一方伤亡必然大于防御意志坚定的守方是可以理解的 。
2、赵括守长平时期 。
秦军总兵力60万,赵军总兵力45万人;
战果:秦军伤亡4万、赵军伤亡12万人 。
铁网形成阶段,秦军为防御一方,伤亡3万;赵军为攻击方,伤亡6万 。秦军的损失主要来自于诱敌部队、绝粮道部队遭受赵军的全力攻击,但秦军已夺取赵军筑垒地域进行固守,赵军损失率上升 。
-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
- 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谁赢了 曹操被刘备打败了吗
- 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 陈胜吴广起义秦军在哪里
-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输 曹操为什么会输了赤壁之战
- 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 蚩尤进攻涿鹿是为了什么
- 宋太宗高粱河惨败 宋朝高梁河之战
- 秦国魏国争夺河西在哪里 秦魏之战 丢失河西
- 刘秀王莽昆阳之战 刘秀大战昆阳
- 五丈原之战是诸葛亮和谁的战争 五丈原之战是诸葛亮和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