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从“小提琴之乡”到深圳,一个中国普通制琴师的30年( 二 )


2020年 , 一位客人向郭宏定制了一把好琴 , 为了做好这把琴 , 郭宏先用一般的材料试了无数次刨板的弧度 , 再用几块好料试了刨板 , 最后才选了弧度最漂亮的一块 。 这几乎是所有手工制琴师都要经历的过程 , 重复单调地做一个步骤 , 直到做出好东西为止 , 郭宏逐渐在其中找到乐趣 , 坚持下来 。
手工制琴不仅是对耐心和技巧的考验 , 更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产物 。 手工琴的木头需要自然风干 , 要自然吸收一年四季的干燥和潮湿 , 想要定制一把风干得较好的琴 , 至少需要提前三年以上下定 。 而在郭宏的仓库里 , 多得是风干了几年十几年的琴 , “等待有缘人来买” 。
制琴师的学习是终生的 。 郭宏至今也没有停止对自己技巧的打磨 , 只要在溪桥 , 他就时常和身边制琴的朋友交流 , 每隔一段时间 , 还要向老师傅请教 , 或者去上课 , “老家懂行的人很多 , 大家有作品会互相分享讨论 , 做琴是需要一直学习的” 。
“卖琴全看缘分 , 希望做出自己的口碑”
做琴是一门学问 , 卖琴也是一门学问 , 聂阿姨觉得自家琴行在卖琴这门功课上 , 一直做得不是很好 。 2002年 , 郭宏第一次来到深圳 , 决定在深圳发展 , 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市场潜力 。 但聂阿姨觉得 , “我们两个始终还是农民 , 不懂营销 , 性子太直 , 营销肯定是比不过那些专业的琴行销售” 。
【郭宏|从“小提琴之乡”到深圳,一个中国普通制琴师的30年】303提琴坊门口的墙壁上 , 是毛笔字体写的“随缘”二字 , 聂阿姨说 , 这是自己一直以来卖琴的准则 , 给来店的客人推荐什么琴 , 全看缘分 , “我只会推荐最适合他们的琴” 。 初初学琴的琴童来买小琴 , 聂阿姨绝对不推荐买贵琴 , “拉一年就要换琴了 , 买贵琴太不划算 , 我不会这样推荐家长” 。 还有一些工作后又想重拾小提琴的成人 , 也会来店里挑琴 , “这种我也一般不会给他们推荐很好的琴 , 如果他们小时候的琴调调可以用 , 我会推荐他们修一修 , 毕竟只是兴趣爱好” 。
聂阿姨开门做生意 , 讲缘分 , 也讲实在 , 遇到欣赏和肯定自家琴的人 , 她会特别高兴 , 虽然是赖以为生的行当 , 但聂阿姨也很看重从这份工作里得到的欣赏和肯定 , “之前说江苏琴垃圾的声音很多 , 现在其实也有 , 但我们能在深圳生存这么多年 , 其实我觉得就已经打破了那个说法” 。 聂阿姨对大富大贵没有渴求 , 更希望能顺着丈夫做琴的节奏 , 做出303细水长流的口碑 。
今年春节 , 郭家大儿子开始学制琴 , 但夫妻俩觉得年轻人“懒、没耐性” , 要真正学成可能很难 。 郭宏对自己的制琴技艺能否传承到儿子身上抱着佛系心态 , “能学就学 , 学不来也正常” 。 但聂阿姨对此似乎有着更深的情怀 , “木头和琴都是我老公的最爱 , 不希望未来我们两个离开这个世界了 , 这些木头宝贝被随意处理” 。
统筹:南都采访人员 陈荣梅
采写/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吴灵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 | 生活如水 , 劳动是花——致敬每一位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