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的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谢邀:
"鹬蚌相争"是一句成语 , 來源是出之(战国策,燕策)中的一个故事,后來演化成为"鹬蚌相争,漁翁得利"这个成语 。
"鹬"是指一种长喙高腿的鹬乌 。
"蚌"是指原生长于水中的河蚌 。
故事是说:有只河蚌在岸上打开两扇贝壳晒日取暖,一只鹬乌飞来落在旁边欲食其蚌肉 , 用长喙的鸟嘴去啄食蚌肉,河蚌便夾紧两扇贝壳,把鸟嘴牢牢夾?。蕉几鞑幌嗳?,鹬鸟威胁河蚌说:"你还不放开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是个死蚌了" , 而河蚌对鹬鸟说,:"你今天不把口松开,明天还这样,你不得吃喝就是一只死乌了" 。双方各不相让 。相持不下之际,尾伺其后的鱼翁來了,轻松地把鹬和蚌一并拿获,收入篓中 。
故事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如果对立双方坚持不下而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在生活中,同事间做事也应权衡利弊 , 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 , 克守本份,提防第三者插足而给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
而在国际事务,大国纷争,等政治摶弈中又何尝不是这样 。
例如在处理2017年6月的中印军队对峙的洞朗事件中 ,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軍事领导人就表现出了其罕见的睿智,在印軍边防部队400多人,携带武装,和推土机越过锡金段边界18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破坏我軍在洞朗的修路军事活动,这一行动引发了中印关系剑拨弩张 。中国民众和网民们义愤填赝,纷纷要求以武力驱除 。世界关注 , 一场战争己一触即发 。倘若双方兵戍相见,即会打破上次中印战争以來30多年和平的潘多拉盒 。战争的危机谁都承受不起 。试想毗邻的两个大国 , 国土大,人口多,都拥有核武器 , 战争谁输谁赢不说,对于两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而两国譬如鹬蚌之争,而奸险之"鱼翁"米国等正虎视耽眈,唯恐天下之不乱 。
而我国领导人和军事领导人却洞明这一道理 , 发挥出超凡的危机管控能力,占领了道德舆论的制高点,一方面向西藏集结兵力 , 以防事件恶化 。一方面采取舆论攻势,向印方发出了60多次的警告和劝离 。最终以兵不血刃,印軍乖乖地撤离,使"鱼翁"们大失所望 。而我方趁机完成了洞朗的部署,化干戈为玉帛 。正是对这一成语的悟透到炉火纯青的见证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鹬蚌相争的诗意】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人生在世,难免有些争斗 , 争名、争利、争爱……你若是不争,好东西就会白白地拱手相让 。但是一旦有了争斗,就会有所损伤,当争斗的势力精疲力尽或纠缠难分之时,另一股势力乘虚而入 , 成功轻而易举 。
所谓当局者迷,沉迷于争斗,对外界的威胁容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好比恋人之间的争吵、冷战,到了一定的程度 , 双方的心灵都已脆弱不堪 , 在外伺机多时的“第三者”便会抓住时机给予安慰及安全感 。原先的恋人,也因此而错过 。
因而,人在争斗之前 , 一定要权衡利弊,做好预防、想好退路;争斗之时适可而止,避免因失去理智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
对于“渔人”们而言,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过于高明 , 得到好处的方法过于容易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智慧 。善于窥探时机,钳制猎物,谋略不可谓不高 。
- 诗画皆以人重文言文翻译 诗画皆以人为重视频
- 王安期不鞭书生文言文翻译 王安期不鞭书生文言文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
- 文言文分手经典语句 用古文说分手
- 七夕情话最暖心文言文 古人教你说我爱你
- 人有负盐负薪者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 庾亮不卖的卢马 庾亮不卖的卢马文言文
- 大鳌与蚂蚁 大鳌与蚂蚁和北冥有鱼文言文
- 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解释 赵括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 狱文言文中的意思 古文狱是什么意思
- 用文言文表白情书,文采斐然的文言文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