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词小课堂】
句尾借音协律?从徐铉《梦游三首其一》说开
文|陈曦骏
梦游三首其一
徐铉
魂梦悠扬不奈何 , 夜来还在故人家 。
香蒙蜡烛时时暗 , 户映屏风故故斜 。
檀的慢调银字管 , 云鬟低缀折枝花 。
天明又作人间别 , 洞口春深道路赊 。
这首诗是典型的押平韵的仄起的七律 , 但是我们读来有些奇怪 , 首句的“何”字按照律体的读法怎么也不舒服 , 按照平水韵部来划分 , 何字属于五歌 , 家 , 斜 , 花 , 赊属于六麻 。 如果按照平水韵来划分 , 何字肯定是不押韵的 , 如果不押韵首句的位置这里应该是仄声 。 这里却用了我们通常读做平声的“何” , 这却又是为何呢?
既然已经确定徐铉这首是七律了 , 那么我就要看这个“何”字在唐代的韵书上是不是押韵 , 自陆法言《切韵》后 , 唐代至宋初先后根据《切韵》修订《唐韵》《广切韵》《广唐韵》 , 到了宋代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时修《广韵》 。 徐铉的创作时期包含在宋太宗 , “何”字可参照《广韵》分部 。 “何”在《广韵》中在下平七歌部 , 而家斜花等字在九麻部 。 而且在运用中两部韵不存在通押的创作实践 。 在这首诗中何字显然是不押韵的 。
但是押平韵的七律中首句不押韵 , 那么首句尾字应为仄声 。 “奈何”这一短语中根据何字的取义 , 显然应该是读平声 。 那么这里就可能会涉及到古人在格律诗词创作中的权宜之计 , 多音字借音 。 何为多音字借音 , 取甲读音之义 , 读乙音来使得原本不合律的诗句变得合律 。
文章图片
【七律|句尾借音协律?|「诗词小课堂」(陈曦骏)】在格律诗中:看 , 教 , 望 , 听 , 论 , 过 , 司 。 这些字在格律诗是平仄不分使用是司空见惯的 , 可以不用考虑平仄语义问题 , 因为历史的嬗变很多平仄音的异义已然趋同 。 但是而有些诗词借音是相对明显的 , 比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黄景仁的《绮怀其十六》露槛星房各悄然 , 江湖秋枕“当”游仙 。 这两个字都是用平义借仄声避三平尾 。 同样“春风犹自疑联句 , 雪絮相“和”飞不休 。 ”“徒令上将挥神笔 , 终见降王走“传”车 。 ”“和”在这里是唱和 , “传”是传驿意思 , 是 仄义用平声 。 这都是格律诗多音字借音合律的明证 。
但是这些借音都还是句中的借音 , 句尾的借音 , 用韵的借音 , 专有名词的借音相当罕见 。 那么《梦游三首其一》中的“何”字 , 到底是不是句尾借音的现象的应用呢?那么我们就要找“何”在中古汉语中是不是多音字 。 “何”字在《平水韵》《广韵》中同属上声哿部 , 反切注音为胡可切 。 那么可以说明徐铉在创作中 , 在“魂梦悠扬不奈何”句中 , 去“何”字的平声义 , 读上声音以协律 。
那么如何看待古人在格律诗创作中的“借音”呢?本文在前面已经讲过 , 这是一种权宜之计 , 是诗人一种为合律的技巧使用 。 但这种技巧的使用频率并不算高 , 如果句中的借音如“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种借音 , 偶有为之也未尝不可 , 毕竟借音目的是以义为主的同时照顾音律 。 但是如类似本诗中出句句尾用借音 , 同时还是“奈何”短语固定搭配时借音协律 , 我认为是当避则避 , 不算可取 。 这是古人在作格律诗的一种尝试 , 但正如杨逸明先生指导我时说的那样:“古人的尝试并不都是成功的 。 ”这一种协律的权宜之计 , 在古人作品中应用比例很低 , 这就是说明在古代句尾借音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
- 丛菊|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七律|七律 五一劳动节断想(外五首)
- |老祖宗忠告,东西四不借,借了家败亡,分别指哪四样东西?
- |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6,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 田庄|红楼梦小人物封肃,可别粗粗读过,曹雪芹借他写尽世情冷暖
- 七律|七律 闲咏 暮春美景(外五首)
- 花径|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散文|第六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诗词作品——《七律·自嘲(外一首)》
- 崔郊|凭借一首诗,白白得了美女媳妇和丰厚嫁妆,这位诗人为何这么猛?
- |问风借一场景,在尘世间且吟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