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体物”何解?(续)( 三 )


【林桂榛】个人赞同曹老师理解 , 鬼神简白事 , 不要哲学化理解 , 后者属于自作聪明 。 非得造一大堆哲学道理 , 也是凿智毛病 。
先秦秦汉儒都不信鬼神 , 那三礼与《书》《颂》是废纸 , 《史记》《汉书》故事也是伪造……在鬼神问题上 , 孔子反而是比较古怪但也不出格 , 墨子批儒非天批的是恰是这类儒 。 思孟派在墨杨刺激与社会世情下摆回来 , 荀况派在思孟派嚣嚣下又掰回来 , 这辩证戏法有趣极了 。
【刘依平】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 , 确认原始义没有问题 , 也要看到后来的理论发展 。
【姚海涛】整理了解各位争议 , 讨论已经比较充分 。 至于“体”是名词还是动词 , “体”者体察、体悟也 , 我服膺刘依平兄之论 。 其“刘”(殳)除芜杂 , “依”于元典 , 是为持“平”之论 。
若依荀子 , “好法而行 , 士也;笃志而体 , 君子也” , 其“体”亦是动词之用 。 体、行平列 , 是为确论 。
【刘依平】谢谢姚兄谬赏 。
【林桂榛】“體/体”这个字具体怎么造字造义的 , 手头无三大诂林 , 没法深入查考 , 仍然混沌无知状态 。 《金文编》录有一个“體”字 , 但不知具体行文用法以及是否确凿为“体”字 , 手头无资料 。
很多古字用法或含义啊 , 要追根溯源研究 , 这不是周老师批评的“只会以古为对”的简单印象 , 也不能检索罗列划分归类就了事 , 此终究不知某字底细如何 , 乃至归纳分类一样错误(章句用字错解)……
就如汉语“行”字 , 当明白甲骨文摩写行军之队列(是数人整齐并进样 , 并非腿骨或小胫或十字路口等) , 那么行动、行列、正事谓行就好理解了 , 荀况定义行以及汉儒还这样讲行 , 讲行是干正事 , 这是有语言成俗渊源的 , 是可以历史贯通理解的 。
简单分个各代、各书义项 , 不全面搞清来龙去脉汇通之(包括搞清通假/借用/讹字现象) , 还是非训诂学、文字学真修炼 。
某字通某 , 某训某 , 讲的光怪陆离离题万里的训诂学论文多得是 , 很多不知底里不着调 , 却貌似博学如山、头头是道 , 古文了得样 。
【曹景年】转:就《集注》来看 , 鬼神“体物”其实是“为物之体” , 具体地说就是阴阳二气聚而为物 , 最后也是阴阳二气散则此物亦不在 , 这是从万物的生成坏灭之构成论来理解“体物” , 通俗地说就是“鬼神=阴阳二气”……
——上是网上论文的另一种理解 , 体物不是以物为体 , 而是相反 , 为物之体 。
【林桂榛】汉宋儒什么都谓阴阳之化 , 把阴阳玄学了 , 就如把五行予以“金木水火土”巫术化了一样 。 《中庸》“体物”句 , 一开始讨论时谢老师指出是动宾结构 , 应该不算错读的 。
附一:《礼记·礼运》:“故人者 , 其天地之德 , 阴阳之交 , 鬼神之会 , 五行之秀气也 。 ”《礼记·郊特牲》:“玄冕齐戒 , 鬼神阴阳也 。 ”唐疏:“鬼神阴阳也者 , 阴阳谓夫妇也 。 ”宋陈淳《北溪字义·卷鬼神》:“……其实二气只是一气耳 , 天地间无物不具阴阳 , 阴阳无所不在 , 则鬼神亦无所不有 。 ”
附二:宋李公明《中庸》:“要识中庸义 , 中庸乃是庸 。 不须求胜解 , 只此是奇功 。 卓卓孤峰上 , 明明百草中 。 若将声色舍 , 声色却盲聋 。 ”
——章太炎认为先秦时庄子荀子最博学 , 须注意 , 章疯子没疯 , 不愧革命家、国学小师也 , 牛得一塌糊涂 。
【周启荣】章太炎是思想大家 。
(荀子学园2022.05.04 , 孫作聖整理)
|争鸣丨《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体物”何解?(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