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 , “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 , 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 , 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 。
苏轼“以其语过悲” , 便写下了这首和作 , 对其弟加以宽慰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原文“安石在东海 , 从事鬓惊秋 。 中年亲友难别 , 丝竹缓离愁 。 一旦功成名遂 , 准拟东还海道 , 扶病入西州 。 雅志困轩冕 , 遗恨寄沧洲 。
岁云暮 , 须早计 , 要褐裘 。 故乡归去千里 , 佳处辄迟留 。 我醉歌时君和 , 醉倒须君扶我 , 惟酒可忘忧 。 一任刘玄德 , 相对卧高楼 。 ”
水调歌头:词牌名 , 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 双调 , 九十五字 , 平韵 。
东武:指密州 。
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
彭门:指徐州 。
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
安石:谢安 , 字安石 ,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 东晋名臣 , 以功封建昌县公 , 死后赠太傅 。
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 , 东面濒临大海 , 故称东海 。
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
西州:指西州城 , 即古扬州城 。
雅志:指退隐东山的高雅的志趣 。
轩冕(xuān miǎn):古代官员的车服 。 借指做官 。
沧洲:水滨 , 古代多用以指隐士的住处 。
岁云暮:即岁暮 。 云 , 语助词 。
要褐裘(qiú):指换上粗布袍 , 意为辞官归乡 , 作普通百姓 。
迟留:逗留 , 停留 。
刘玄德:刘备 。
译“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 , 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 。
中年难与亲友别 , 只有音乐可以减轻我的离愁别绪 。
谢安既出山用世 , 本想功成名就后退隐东山 , 不料抱病还京 , 未遂初志 , 入西州城(在今江宁县西)时 , 深以为憾 。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 , 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
既已年高衰朽 , 便当及早划筹 , 要做百姓穿粗裘 。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 , 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
酒醉放歌君相和 , 醉倒在地君扶我 , 只有醉时忘忧愁 。
【|解读|东坡词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 , 我却甘愿身居平地 , 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
该词上阙借谢安事 , 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 , 以安慰苏辙 。
他主要借用东晋谢安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 借谢安到四十岁才出来做官 , 表现自己两兄弟人到中年奔于仕途的境况 。
但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 , 既不写谢安经天纬地的才能 , 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 , 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 , 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 , 令人吃惊 。
再写人情的难堪:借用谢安悲伤谢万去世而十年不听音乐的故事 , 表达弟兄难舍难分之情 。
而后借用谢安淝水之战功名到了顶点而不及时引退 , 表达自己决不会热衷于仕途不知进退 。
语气多么肯定 , 多么坚决 , 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 , 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 每形于言色”数语准确的表述 。
而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 , 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 这种“遗恨” , 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
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 , 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
下阕述怀 , 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 , “岁暮”当指年华老大 , “早计”是对“遗恨”而言 , 其内容便是“要褐裘” , 亦即辞官归隐 , 过平民生活 。
- |精选诗词|??别离心事苦匆匆,倦客移舟落照中
- 半江|【文化分享】40句“诗词之最”,让人拍案叫绝
- 芍药|早夏美艳芍药诗词八首:四月清和芍药天,欲将芍药赠何人
- |测核酸还能读诗词!这是最诗意的两米间隔线
- |芍药花,就是最美初夏诗词
- 湖南省委会|民革湖南省委会举办湘台青年中华文化诗词交流活动
- 陈子昂|4句流传千古的诗词,水平如此高超,封神如此简单
- 唐武宗|历史的职场智慧:深度解读职场阳谋,崇以虚名而实夺之权(之三)
- 古诗词|节令之美·立夏|古诗词中话立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沈俊博|测核酸还能读诗词!北京海淀高中生设计出最诗意两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