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 , 根据每个韵部字数的多少 , 把各韵部分为4类:宽韵、中韵、窄韵、险韵 。 【侵】这个韵部的常用字不多 , 属于中韵:
侵寻浔临林霖针箴斟沈心琴禽擒衾钦吟今襟[衿]金音阴岑簪[覃韵同]壬任[负荷]歆森禁[力所胜任]祲喑深琛涔骎参[参差]忱淋妊掺参椹郴芩檎琳蟫愔喑黔嵚沉《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回到本段第一句:假如第一句是仄起平收的句子........,也就是中仄仄平平 , 诗人就必须在【侵】找一个字作韵脚 。
例如:国破山河在 , 仄仄平平仄 , 改为仄仄仄平平:国破自悲吟 。
国破自悲吟【下平十二侵】, 城春草木深 。 【下平十二侵】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下平十二侵】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下平十二侵】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下平十二侵】
需要注意一点 , 平收的五律 , 后三句重复第2、3、4句 , 第五句和第一句不是同一个句式 , 而是和第六句相对的那个句式 。
一般认为 , 律诗(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 仄韵诗 , 都归类为古体诗 。
本文图片
三、黏连
虽然五律在唐朝成熟 , 但是在南北朝的齐梁陈时代 , 可以见到不少类似五律的作品 。 只是他们的这些“五律”大多有一个问题 , 失黏 。
失黏 , 就是没有黏连 。 举例来说 , 首联的下联第2字 , 要和颔联的上联第2字 , 平仄一致 。 例如: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春与时都是平声 。
同理 , 颔联的下联第2字 , 要和颈联的上联第2字 , 平仄一致 , 例如: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别、火 , 都是仄声 。
同理 , 颈联的下联第2字 , 要和尾联的上联第2字 , 平仄一致 , 例如: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书、头 , 都是平声 。
黏连这一规则 , 南朝人作诗大多不知道遵守 , 例如庾信 《咏画屏风诗 九》 , 就是失黏的五律 , 首联颔联失黏 , 颔联颈联失黏 :
徘徊出桂苑 , 徙【倚】就花林 。
下【桥】先劝酒 , 跂{石}始调琴 。
蒲{低}犹抱节 , 竹【短】未空心 。
绝【爱】猿声近 , 唯怜花径深 。
也有诗人无意中符合 ,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的《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 , 单飞才可分 。
孤惊宿屿浦 , 羁唳下江濆 。
意惑东西水 , 心迷四面云 。
谁知独辛苦 , 江上念离群 。
黏连真正成为律诗法则 , 还是在初唐 。初唐诗人元兢在《诗脑髓》中 , 提到的双换头与单换头 , 基本就是对于黏连的描述 。 科举考试中 , 大多考五言排律 , 黏连成了不可疏忽的律诗法则 。
本文图片
四、对仗
对仗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存在了 , 例如: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古人作骈文 , 更是满篇的对仗句 。 在南朝谢灵运的诗中 , 可以看出早期对仗的一个明显特点:
潜虬媚幽姿 , 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 , 栖川怍渊沉 。 进德智所拙 , 退耕力不任 。 徇禄反穷海 , 卧疴对空林 。 衾枕昧节候 , 褰开暂窥临 。 倾耳聆波澜 , 举目眺岖嵚 。 初景革绪风 , 新阳改故阴 。 池塘生春草 , 园柳变鸣禽 。 祁祁伤豳歌 , 萋萋感楚吟 。 索居易永久 , 离群难处心 。 持操岂独古 , 无闷征在今 。 《登池上楼》
- 诗友|五四节 诗友感吟(格律诗六首)
- |廖彬宇先生古诗选:慕古吟五律
- 格律|李楚炎诗词集
- 王敬辉|【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贺神舟13号凯旋归来 | 格律诗词选刊 (六人组)
- 诗词|风雅长流格律诗
- 内蒙古|【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清明 格律诗词 专辑
- |这首五律,写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展现了伟大的人格魅力
- 古诗|对联中的“平仄音”是怎么回事?难怪古诗也这么有韵味
- 生活|【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 抗疫(格律)诗词选刊 文/王敬辉/三月雪
- 韦恩祥|五律 踏春行(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