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隔岸绿光,梦想的海市蜃楼( 二 )


了不起的盖茨比|隔岸绿光,梦想的海市蜃楼
本文图片

《了不起的盖茨比》图书封面
2.
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不仅因为菲茨杰拉德写了一个爱情悲剧,更是因为讲述了一个追梦者梦碎的故事 。 《了不起的盖茨比》曾取名为《在红白蓝之下》,而红白蓝正是美国国旗的颜色 。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战刚刚结束,价值观裂变,阶层在不断流动,贵族没落,大亨崛起,纽约城夜夜笙歌,灯红酒绿 。 狂欢背后,是道德的荒芜 。 放纵嘲笑忠贞,自由取代道德,欲望遮掩高尚,金钱是价值观唯一的衡量标准 。 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
影片中,有个身影总是伫立在码头,似乎要抓住隔岸那道炫目的绿光 。 “那盏绿灯,虽然现在抓不到它,但是只要我们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一天,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会不断靠近 。 ”那道绿光看似隐藏着少年的爱情渴望,实质也是当时底层年轻人做着的遥不可及的“美国梦” 。 其与百年前《红与黑》的时代相仿,跻身名流,跨入上流社会,成为“大人物”,而一个穷小子能得到富家千金,似乎就跨越了阶层,满足了梦想 。 金钱至上,精神荒芜,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 。 爱情的悲剧以死亡为代价,而现实一样残酷 。 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 上帝将它赐给人们的,在一夜间一并收回,这个最好的时代终究繁华落尽皆成空 。
1920年代曾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 甚至,总统胡佛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 然而,1929年10月24日,那个黑色星期四,华尔街股市突然暴跌,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称为“胡佛袋”,无力购买燃油而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作“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身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作“胡佛毯”……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许多是从前成功的金融家……
熟悉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的读者,一定对此刻骨铭心 。 《愤怒的葡萄》正是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历史背景的:普遍饥饿蔓延的极致是吃垃圾,城市贫穷人家跟野狗争抢腐烂水果,从垃圾堆里翻找骨头和西瓜皮,在餐厅外守着厨师倒的剩菜残羹 。 小说中,无地可种、无家可归的汤姆·乔德全家踏上了西进加州的征程 。 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汤姆的爷爷奶奶因为经受不住路途艰辛、环境恶劣相继死亡,他们想去加州摘葡萄的梦想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破灭 。 在种种艰难不幸中,乔德一家最终到达他们的梦想之地——加利福尼亚,但那里却远远不如宣传的和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在那里他们照样失业、饥饿、困苦 。 在失业、疾病、死亡中,他们的梦想最终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隔岸绿光,梦想的海市蜃楼
本文图片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6电影版
3.
从百度上找了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照片看,这真是一位相貌英俊的男人,眉眼俊朗,嘴角坚毅 。 让人遗憾的是,他仅活到44岁 。 如此短暂的一生,他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和160多部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