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豆瓣9.5脱口秀,全程没笑,但我打100分( 四 )



说完这句的时候 , 台下的、她的观众们 , 给了她掌声 。 听到这里 , 你很难不为她鼓掌 , 你很难不站在她的这一旁 , 希望她能为自己带来快乐 , 而不是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 , 即便你就是那个“他人” 。 不必了汉纳 , 我宁愿少一份快乐 , 也不想要你羞辱自己来博取我的笑声 。 第二次提到告别 , 是她回忆起自己的自我认同经历 。 在去年 , 她没能有足够的勇气 , 与家人坦诚相待自己的身份 , 而这源于她内心深处的羞耻 。 她从历史中学到的是 , “她这样的人”是怪物 , 是罪过 , 所以她恨自己 , 她无法坦诚 。
而长大之后 , 她即便明白了自己不是怪物 , 她也依旧没办法从羞耻中走出来 。 她只能用笑话来伪装故事 , 用不在乎来掩盖在乎 。 但是她现在 , 不想伪装了 , 所以她要告别了 。
在这个舞台上 , 最后一次提及告别 , 是在她控诉完西方艺术史之后 。 汉纳说 , 讲故事 , 和讲笑话 , 是不同的 。 她想讲故事 , 不想讲笑话了 。
还记得我最开始呈现的那个笑话吗——汉纳被一男子误以为是和自己女友调情的基佬 。 这件事在「笑话逻辑」中的结尾 , 在那个需要punchline的版本里 , 是男子向汉纳卑微地道了歉 , 而汉纳又借机和听众一起 , 嘲讽了他的“男子气概” 。 而事实上 , 在「故事逻辑」里 , 在真实的现实里 , 结尾 , 是那个男人以“自己有权教训她”的名义 , 狠狠地揍了汉纳一顿 。
而汉纳不敢还手、也不敢去报警和就医 。 因为长久以来所有的文化、社训都告诉她 , 她是不正常的 , 她就应该受到暴揍 。
在笑话逻辑的版本里 , 汉纳赢了 , 不仅风风光光地将伤害自己的男人踩在脚底 , 她还通过调侃自己的“不正常身份”、戏谑艺术史性别不公的方式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笑料 , 成为了出色的喜剧演员 。 而在真实的故事逻辑里 , 汉纳不得已承受了二次乃至无限次伤害 , 汉纳看不见自己的伤痛了 , 那些被歧视、被性侵、被伤害的伤痛 , 都被笑话逻辑一笑了之 。
笑料只会生产隔阂 , 笑料只会产生“I don't fxxking care”的误解 。 而故事不一样 , 故事有价值 。 故事 , 产生连接;故事是我在乎 , 且我需要你的在乎 。 而这 , 便是我开头所说—— 为什么我建议西安那个男脱口秀演员 , 看一次这场演出 。 我希望他能明白 , 自始至终大家真正在斥责的 , 都不是从专业性来讲你的脱口秀到底有没有遵从创作原则 。 而是 , 你究竟有没有一份最基本的同理心意识到——拐卖是故事 , 不是笑话 。
说到这里 , 这场《娜娜 Nanette》步入了尾声 。 汉纳决定告别了 , 但我始终觉得 , 她只是与此前那个一直用笑料来伪装自我的汉纳告别 。 真正的汉纳 , 还留在她自己的舞台上 。
回到这场单口喜剧的名字《娜娜 Nanette》 。 娜娜 , 是她 , 是你 , 是我 。 娜娜的故事 , 是她的故事 , 是你的故事 , 是我的故事 。 而我们始终会记得 , 一个名叫汉纳的女人 , 找回她自己的故事 。
【lgbt|豆瓣9.5脱口秀,全程没笑,但我打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