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二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品读:不到百字 , 写尽茶圣一生 。
所谓大家 , 就是你感觉他都没使什么力 , 就把事全说透了 。 刀长 , 瓜短哪!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原作:
品完头道茶 , 四体通泰 。 满足的目光又会注视到墙上朝你微笑的茶圣 。
这个挨了不少饥寒和白眼的老人终于走出孤寂的寺院 , 走上了唐人家家户户的灶台 ,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阳光下 。
据说 , 《茶经》著成不久即出了国 , 东邻日本吸收其精华 , 大力发展茶文化 , 进而引为国粹 。 望着那双深邃的眼睛 , 便想 , 纵然不敢奢望能品尝老人家煮的茶 , 但在这寒冷的冬日 , 仰视其屡辞诏旨、蔽屣尊荣的高洁品格也是十分荣幸的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感悟:
我让幼子思源编写解读《茶经》的系列文章十篇 , 请了著名画家画一幅《茶经》作为封面图片 。
名家的第一稿 , 我已经觉得很好了 , 他却不满意 , 没有上色 , 也没有落款 。 我把扔掉的草稿捡回来 , 自己提了“茶经”两字 。 英德红茶的朱先生 , 裱好了挂在他茶园的大厅里珍藏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第二稿 , 上了色 , 我已经很满意了 , 但六十多的名家觉得没有超过八十多的某大家 , 没给我 。 吸取上次的教训 , 垃圾篓里也找不到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已经给《小龙三背》写过一篇评论了 , 之所以忍不住再来一篇 , 是我觉得第三稿有戏了 。
第二稿虽然笔墨线条俱是上品 , 但茶圣“圣”在何处?这个神韵确实没有完全展现 。
现在如风已经把茶圣写得笑眯眯地看着我了 , 名家画出来 , 估计也就不难了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回味:
写鄂西的茶楼 , 用的是颐和园的配图 。
原以为多少有点不搭 , 没想到却是天衣无缝 。
这也好理解 , 只要文化品格一样 , 梁上少刷了两道漆 , 没事 。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桃花渡|跟着杨师傅学观茶——三品《桃花渡》之茶楼听冬
本文图片
颐和园摄影 张晓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