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戒傲,曾国藩修身法宝( 二 )


一旦人有了傲心,在对人对事的时候 , 在顺境逆境的时候,其傲气都会不自觉地“泄漏”出来 。 傲气,就是毒气 , 管理不善就会“泄漏” , 并污染人文环境 。
大约军事之败 , 非傲即惰 , 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做即惰 , 二者必居其一……傲为凶德 , 惰为衰气 。 二者皆败家之道 。 (曾国藩语)
傲气与懒惰是双胞胎 。 惰 , 懈怠 , 懒惰 。 傲气的人 , 争强好胜 , 盛气凌人 , 咄咄逼人 。 如此 , 精神高度紧张,对抗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 。 现在 , 我们看到的职业倦怠 , 说到底 , 就是“傲气”令人精神衰竭的结果 。 精神衰竭 , 无精打采 , 人的懒惰之情 , 油然而生 。 虽然精疲力竭 , 但傲心不减 。 所谓力不从心 , 从什么心?傲心 。 所以 , 傲心者如好斗的狮子 , 一旦威武不得 , 就怕成为“病猫” 。 人的心理复杂隐微 , 成语说 , 好逸恶劳 。 好逸恶劳是一种隐藏很深的人性弱点 。 好逸 , 就是好吃懒做 , 游手好闲 。 好逸者 , 必然恶劳 。 人之所以拼命地赚钱 , 不择手段地往上爬 , 无非是为了“好逸恶劳” 。 人,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本身就是傲慢 。 人 , 有钱就傲气 , 有权就傲气 。 傲气的人 , 有几人不爱投机取巧 , 不是能说会道的 。 指手画脚 , 喝五吆六 , 是傲气的人的日常写照 。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 , 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 , 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 第能惩此二者 , 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 , 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 。 故又在乎振刷精神 , 力求有恒 , 以改我之旧辙 , 而振家之丕基 。 弟在外数月 , 声望颇隆 , 总须始终如一 , 毋怠毋荒 , 庶几子弟为初旭之升 , 而于兄亦代为桑榆之补 , 至嘱至嘱 。 (《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三月廿四日)
傲气与多言,狐假虎威 , 狼狈为奸 。 花言巧语 , 能说会道 , 的确是傲慢之人的做派 。 傲慢者 , 讲起理来 , 头头是道 , 令人哑口无言 。 但是 , 大道理明白很多 , 可自己一条也不照着做 。 自己不做,但对别人 , 却严格按道理、按规矩、按法律要求 。 若不戒傲气 , 人学圣贤经典 , 无异于授匪以刀,其害更甚 。 非孔孟圣学不善 , 乃学人之傲气不善 。 所以,学圣之人 , 必先剔除本身傲气 。 或者 , 学圣,必须从戒傲存敬下手 。
温弟何日至吉安?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 , 曰多言 。 丹朱(帝尧之子)之不肖 , 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 历现名公巨卿 , 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 (《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人能自我反省,本身就是戒除傲气 。 曾国藩,年轻时就觉察到自己身上的傲气之毒 , 知过改过 , 一生都在修炼戒傲之功 。
选自智然老师《与中国管理功夫》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 , 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 , 仅供参考 。



【曾国藩|戒傲,曾国藩修身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