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有言:天道五德,上德不德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有言:天道五德 , 上德不德
刘先银|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有言:天道五德,上德不德
文章图片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
善若水 , 水的七善研究与理解《道德经》
研究《道德经》 , 至少要过七个层面 , 由易到难依次是:第一层面:水的七善;第二层面:道纪;第三层面:天之道;第四层面:三宝;第五层面:修身;第六层面:域中四大;第七层面:五德 。
尊道而贵德 , 读《道德经》第51章“道生之 , 德蓄之”
刘先银经典点说【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5235言81章道经全文译注全集
《道德经》有言:天道五德
道德经云:修之于身 ,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 其德乃余;修之于乡 , 其德乃长;修之于国 ,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 其德乃普 。 由身修及天下 , 则是“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这也是修天道的真髓 。
1.德真
修之于身 , 其德乃真 。 修德一定先从身体上修养 , 这个德是真实的 。 修之于身 , 不是说炼丹 , 是在说无为 。 上士学道 , 修之于身;中士修道 , 索之于言 , 下是修道 , 求之于术 。 孔子说:道不可须臾离也 , 可离非道也 。 离开日常生活 , 便无真道 。 这个和大道至简有些相通 。 而修行人往往不知道 , 道就在身边 , 他们却求诸于远 。 有些南辕北辙了 。
2.德余
修之于家 , 其德乃余 。 修道者 , 不应该独善其身 , 应推而广之 。 由我自身推之我家 , 有我家 , 推至其他一家 , 十家、百家 。 这个德比一身之德大了若干倍 , 所以称余 。 道无处不在 , 德也应该普及 , 此乃上德 。
3.德长
【刘先银|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有言:天道五德,上德不德】修之于乡 , 其德乃长 。 一乡较一家为广 , 其德乃长久 。 余的本意是略有多 , 长则有久远不灭的意思 。 修德越多 , 升华越高 。 所以有“德感天地”之言 。
4.德丰
修之于国 , 其德乃丰 。 丰是丰满之意 。 一国人民之众 , 疆土之广 , 如能施以恩泽 , 则德丰矣 。 治国平天下在立德 , 应以修德为出发点 , 修行境界极高 。 所以 , 修道目的在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修的是为人民服务 , 服务越大 , 则所修之德越大 。
5.德普
修之于天下 , 其德乃普 。 普是普遍之意 , 让浩然之气充满于宇宙之间 。 修德即修道 , 道不灭 , 德也不灭 , 所以修德实为生命的扩展 。 德越高 , 其生命之树越高 。 普及天下 , 也就是普度众生之意 。
老子云:以身观身 , 以家观家 , 以乡观乡 , 以国观国 , 以天下观天下 。 可见 , 老子修德的积极 , 要自我的实践 , 由身乃至家国天下都是在实践其德 。 修道的基本精神在救世 , 方法是修五德 。
善建者不拔 , 善抱者不脱 , 子孙以祭祀不缀 。 修之于身 , 其德乃真 。 修之于家 , 其德乃余 。 修之于乡 , 其德乃长 。 修之于邦 , 其德乃丰 。 修之于天下 , 其德乃普 。 故以身观身 , 以家观家 , 以乡观乡 , 以邦观邦 , 以天下观天下 。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 , 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落 , 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 , 祖祖孙孙祭祀敬拜善者 , 永不停息 。 把这个善的道理付诸于自身 , 他的德性 , 他的恩德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善的道理付诸于自家 , 他的德性 , 他的恩德就会是丰盈有余的;一乡若这样 , 这一乡的恩德必深远流长;一国若这样 , 这一国的恩德必丰满兴隆 。 若以善的道理教化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