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领域里 , 有作者就有读者 。 作者提供作品 , 读者阅读作品 。 作者并不是文学世界的主人公 , 读者才是 。
本文图片
【|读者是文学世界真正的主人公】文学通过语言文字带给读者一定的艺术享受 , 离开了语言文字 , 就离开了文学 。 作者写出一部作品之后 , 只是提供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 或者说只是对读者有了一定的诱发作用 , 却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 读者阅读作品之后 , 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 , 而这种联想和想象并不是作品中原有的 , 而是读者自己生发出来的 , 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 可以说 , 作者写出作品 , 只要发表出去 , 作品就不是他的了 , 也就不可改变了 。 作品被读者读到之后 , 要让读者看到作者的思想印记 , 也会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 作者再想改变读者对作品的印象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 甚至成了不可改变的事 。
读者自己阅读 , 自己理解 , 即便理解错了别人也管不着 。 毕竟 , 读者文化水品参差不齐 , 理解能力也是千差万别 , 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看法更是大差大离 , 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议论纷纷 , 莫衷一是 。 何况作品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多义性呢?读者具备不同的经历和认知限度 , 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 但并不妨碍他们谈谈自己的感触 , 也不妨碍他们生存和发展 。 于是 , 作品不再属于作家 , 而是属于读者 , 读者愿意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 , 他人无权干涉 。 而把作品归结为某一种思想或者某种固定的模式 , 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 , 也是机械主义的表现 , 甚至有些漠视人性的意思 。
本文图片
读者阅读作品的时候 , 会把自己代入进作品 , 跟着主人公所思所想 , 甚至直接化身为主人公 , 要跟着主人公经历书中所经历的一切了 。 读者并不是没有任何能动性 , 也不总是被作者摆布 , 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 。 甚至有的读者能够随时跳入跳出 , 进入作品之后 , 就能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 。 主人公悲哀的时候 , 他们就要落泪 , 主人公高兴的时候 , 他们就会笑出声来 。 要是不读了 , 想评论一下 , 就要跳出作品看作品 , 对作品的人物角色、情节、环境设置等进行一番评论 。 当然还有的读进去出不来的 , 即便合上书还是会进入到作品中 , 替主人公担心或者构思更多的可能 。 于是 , 作品成了读者内心的映照 , 成了思想的镜像 。 而书中所有的思想甚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不一定能被读者掌握 , 也不一定能影响读者 , 读者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 , 也要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读 , 他人无权干涉 。 那么 , 作品就成了读者自己赏玩的东西 , 和作者关系不大 。 甚至读者成了作品中的主人公 , 还要参与二度创作 。 现在的网络文学就是这样 , 作者写出一定的章节 , 让读者看完之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 读者会对作品提意见 , 虽然意见不一致 , 也有好的有坏的 , 但并不妨碍作者去粗取精 , 去伪存真 。 作者根据读者的意见来创作 , 等于读者参与了作者的创作 , 甚至成了二度创作的主要参与者 , 也成了作者的一部分 。
要是读者读了作品之后 , 给别人讲一讲 , 就会“夹带私货” , 加上自己理解的东西 , 成为一种二度创作的参与者 。 他们不会给作者提意见 , 因为距离作者太遥远 , 作者也听不见 。 他们会随着自己的理解去讲述 , 有的能讲得八九不离十 , 有的却偏离作品太远 , 完全成了自己的二度创作 , 而作品本身只是一个他们议论的话题由头 , 由此而生发了读者自己的思想和创作的空间 , 于是 , 听他讲述的人也就那么听了 , 那么记住了 , 当然也就认为是真的了 , 在给别人讲述的时候形成了三度创作 , 以此类推 , 直到形成另外一个民间版本 , 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版本 。 民间故事、寓言、传说、神话等大多是这么来的 , 也大多经过了无数次口头传播和创作 , 成了读者自己创作的东西 , 而距离原初的版本太遥远 。
- 求职|女性比起男性就是弱势群体吗?如果你真这么认为,就错了
- |作品集灵感|纽约地标帝国大厦换成其他建筑风格会是怎么样?
- 翡翠|翡翠的地位非常高,同样价值也非常高,是因为它难得又美好
- |夜读|王蒙:“无为”是一种境界
- 谭嗣同|题壁诗8首,首首皆是冠绝古今之作
- |13.12亿!20世纪最贵的艺术品竟是一张丝网版画!
- 船员|做海员在乎的不是几万一个月的工资,而是天天都能钓奇怪的鱼
- |寿光蔬菜博物馆升格为国字头,是首家以蔬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
- 洛克菲勒|传奇:这位玩家的穿搭太奇特,三职业都有,一看属性更是三职都有
- 邮票|原石遇到有裂缝的也是走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