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哲学、书法:熊秉明的“三位一体”( 三 )


熊秉明对生命意象的挚爱、对生命本体的思索 , 在每一件物化的外形背后都凝结着他无法言说的深情 。 从1948年改学雕塑起 , 肖像一直是他的重点 。 据说他的《母亲像》用了长达16年的时间进行创作 , 直到1979年才完工 。 母亲单薄、瘦小 , 皱纹满布的脸上目光温润 , 浅笑安然 。
而他为父亲、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所做的半身像更是花费了双倍的时间 。 从1953年4月开始到1992年4月完成 , 先后用了39年 。 从熊秉明专门为纪念父亲所写的文章中摘出一段 , 最能说明他所投入的精力与传达的深情:“我想表现出从小所认识的父亲 。 这里有严肃与平易 , 有刚强与温厚 。 在表面的平静与含蕴下面潜藏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 , 对祖国与乡土的深厚的爱 。 这里有对生命本身的诚实和信念 。 ”
除了父母 , 熊秉明的另一件杰作是1998年的鲁迅头像 。 这件作品采用立体主义拼贴的形式塑造了鲁迅先生钢铁一般的秉性 , 同时又不乏幽默感 。 艺术家有意隐去一只眼睛 , 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 丰富了塑像的内心世界 。 2000年 , 熊秉明应邀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再次创作了《鲁迅像》 , 作品以锐利的折线 , 抽象的叠面 , 配合生铁的材质 , 塑造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精神 。
熊秉明当年赴法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 没想到中途从艺 , 此后几十年埋头于艺术教学与雕塑创作之中 。 在他心底 , 探究人生的真谛才是他生命中的真正动力 。 那么 , 他有没有找到呢?中国美术馆展厅中挂了一件他创作的水墨立轴 , 也许透露出了答案 。 画幅正中有一条鱼 , 鱼的上下抄录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 。 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庄子回答惠子:“子非我 ,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熊秉明先生不仅用作品讲述了人生的意义 , 也将哲学家的快乐蕴藏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