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秋|黄婉秋:一辈子做“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 二 )


影片《刘三姐》中的每首歌曲、每支舞蹈、每句台词 , 无不充盈着广西这片特殊区域的阳光雨露 , 深得壮族山歌、彩调剧天然、圆润、灵动、淳朴、坦率、泼辣之真谛 。 原生态的自然天成 , 丰富的山歌情调 , 娴熟的小戏歌舞技巧 , 接地气的创作手法 , 曲折动人的剧本 , 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 加上壮族人既率真又浑厚的个性风格 , 是构成《刘三姐》独特魅力的根源 。 黄婉秋说:“所有这些 , 都是泥土生泥土长 , 是数代人打造的生活方式、人生趣味构成的民族气派 。 ”
改革开放后 , 黄婉秋曾远赴东南亚、欧洲等地演出 , 把“刘三姐”形象与中国山歌带给那里的观众 。 所到之处 , 无不受到热烈欢迎 。 “不仅仅是当地华人喜欢《刘三姐》 , 许多不懂汉语的外国人 , 也同样很喜欢‘刘三姐’的旋律 , 喜欢‘刘三姐’的故事 , 喜欢听中国的山歌 。 ”黄婉秋说 , “这印证了一句话 , 对于艺术来说 ,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优秀的民族艺术 , 必然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 ”
只要有舞台 , 黄婉秋就想放歌;只要有观众 , 再苦再累都值得 。 黄婉秋动情地告诉采访人员:“看到大家这么爱‘刘三姐’ , 我就想好好演绎这个角色 。 老百姓喜欢 , 我便义不容辞 。 ”
影片风靡至东南亚时 , 在马来西亚被评选为“世界十佳影片” 。 有一次 , 他们来到新加坡演出 , 场面十分火爆 。 演出结束后 , 黄婉秋走出剧场 , 外面黑压压一大群人冲上来要签名 。 看到观众这么热情 , 她索性夜宵也不去吃了 , 认真地为观众签名留念 。
每次想到这样的场景 , 黄婉秋总会激情澎湃:“许多海外华人朋友喜欢‘刘三姐’ , 不仅因为她的率真 , 还有祖国动听的山歌和秀美的风光 , 能激发他们对祖国美丽山河和民族文化的深切情怀 。 ”黄婉秋相信 , 如今文艺新气象朝气蓬勃 , “刘三姐”更能成为一条民心相通的纽带 , 将华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 。
黄婉秋|黄婉秋:一辈子做“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
本文图片

上了年纪后 , 黄婉秋开始倾注心力培养“刘三姐”文化传承人 。 “我以前培养了几十个舞台演员 , 也挖掘过好几个‘刘三姐’苗子 , 但都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 。 最后做通了女儿的思想工作 , 总算有人接我的班了!”黄婉秋聊以自慰地说 。
多年来 , 黄婉秋带着女儿、外孙女一同演出 。 她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积极组织策划 , 两人数十年如一日同台同行 , 并创立团队共同传承“刘三姐”文化 。 “我们祖孙三代‘刘三姐’立志代代传承 , 做‘刘三姐’民族品牌和文化符号的继承者和传承人 。 ”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 , 一个时代的艺术有一个时代的风貌 。 电影《刘三姐》问世已经快60年了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 文化产品需求也日趋多元化 。 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 , 从小接触现代化的东西 , 喜欢节奏快的文艺作品 。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点 , 尝试创作新的山歌 , 跟上时代的步伐 。 ”黄婉秋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她的团队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 根据青年人的审美特点 , 在桂林阳朔打造了“全息魔幻音乐剧”《遇见刘三姐》 , 用全新的方式传承“刘三姐”文化 , 深受年轻人青睐 。
“时代前进了 , 艺术也要与时俱进 。 为人民歌唱 , 永无止境 。 ”黄婉秋表示 , 这两年 ,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遇见刘三姐》也遇到一些新挑战 , “但只要我还有心力 , 即便老了上不了台了 , 也会继续尽心出力将‘刘三姐’文化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