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 , 让城市有了往下扎的根 。 在东莞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映照下 , 千年莞邑的历史源源不断地散发魅力 , 现代制造文明也在此之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
在博物馆逐渐成为被公众喜爱的公共空间的今天 , 博物馆的力量已渗透进城市的肌理 。 正如读懂一座城市要读懂它的前世一样 , 读懂一件文物的今生 , 亦需了解它的前世 。 除了馆藏、外借 , 你是否想过 , 博物馆的文物们都从何而来?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 , 我们找寻了东莞各大博物馆里最接近文物的一批人——文物保管工作人员 , 听他们讲述文物来源的趣事 , 在找寻文物蕴藏的博物馆力量中 , 勾勒出这座城市文物保护的历史轮廓 。
本文图片
原址发掘:
尘封战火、膛口炮弹与施工队
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 , 进入陈列馆之前 , 会偶遇两门铁炮 , 炮身完整 , 长短相近 , 陈列了十余年 。 作为8000多件(套)博物馆藏品之一 , 两门炮经历了惊险动魄的纷飞战火与上百年被掩埋的沉静岁月 。
和这座博物馆的其他大炮一样 , 以文物遗迹的方式 , 它们曾静静躺在一座座房屋、一个个建筑工地甚至一座座桥梁下面 。 由于一场意外 , 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发现了它们 。 依托这些历经战火洗礼的防卫设施 , 近代史开篇地的厚重底蕴被打捞、印证 , 铺陈开来 。
本文图片
2010年 , 本土发掘的铁炮在做脱盐处理 。
记忆拉回到12年前 。 2010年入冬 , 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大楼前 , 正在进行园区环境整治的施工队一锄头下去 , “咣”的一声 , 七八十公分深的土层中 , 三块大体量的长条金属物件现出一角 。
“这不是普通的土 。 ”鸦片战争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万娟记得 , 三块金属物件的表层裹着硬结物 , 一层叠一层 , 异常坚硬的土质让施工队停下手中的工作 。
挖掘出土后 , 待除锈、脱盐、缓蚀、封护 , 这两个后来被命名为“清道光前膛铁炮”的长宽高等尺寸信息得到精确测量——像图书馆的书一样 , 这些出土文件附带其他“身份简历” , 通过登记在册并进入库房 , 接受为其量身打造的专业处理保护 。 出土一年后 , 其中两门铁炮以全新的面貌 , 被原地架设在陈列馆外的底座上 , 另一门现陈列在威远炮台露天炮位 。
本文图片
2007年 , 两门本土铁炮的发掘现场 。
发现铁炮 , 在虎门并非第一次 。 2007年 , 一位工人在捡拾废铁时 , 偶然发现虎门大桥下的两门清道光年间的前膛铁炮 , 炮身铸有铭文 。 万娟记得 , 这两门炮埋藏不深 , 分量却不轻 。 收到报告后 , 她赶去现场 , 一台吊机正小心翼翼准备起吊 。
从博物馆学毕业后 , 这是万娟第一次在身边看到文物出土过程 , “很受触动 , 之前是在博物馆陈列中理解藏品 。 在出土现场 , 遍地的细节还没来得及集结成报告、档案 , 因此是‘活’的、可触摸的 。 ”
万娟将文物“重现天日”的“偶然”理解为文物保护者与文物之间的一种缘分 。 万娟记得 , 三门“清道光前膛铁炮”被发现的2010年 , 鸦片战争博物馆正式开始实施铁炮保护工程 , 彼时正值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团队在馆内开展铁炮保护修复 , “对于露天环境而言 , 铁炮保护至关重要 。 三门铁炮如果疏于保护 , 文物价值将大打折扣 。 ”
- 江苏|国际博物馆日:博物江苏,底蕴力量!
- 武汉|(文化)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行
- 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原子城纪念展览》 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
- 博物馆|你觉得哪些文玩比较“磨人”?为什么?
- 博物馆|男人咋就抵挡不住文玩的诱惑,是虚荣还是条件反射?
- 个旧市博物馆|今天,“他们”就是红河最靓的“崽”
- 博物馆|干手、汗手、油手适合盘什么文玩手串?
- |国际博物馆日|智游宝商城×AR弹幕,开启一场跨时空的交流!
- 国际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读懂这所“大学校”的力量
- 博物馆|记者蹲点丨寻找乡村记忆,看博物馆如何走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