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二 )


但明朝真正修建金匮石室还是始于嘉靖年间 。 嘉靖十三年(1534年) , 嘉靖皇帝下谕阁臣建造神御阁以藏祖宗御像 , 这里的神御阁后来改名为皇史宬[chéng] , 成为了明清两代保存文献典籍的场所 。 皇史宬历经两年 , 于嘉靖十五年落成 。 嘉靖帝对皇史宬的建造格外重视 , 从选址、经划到动土建造 , 都亲自过问 , 甚至亲临施工现场视察指挥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本文图片
现在的皇史宬
从皇史宬的设计上也可看出嘉靖帝对于藏书传统的重视 。 首先 , 皇史宬坐落于南内 , 其外观设计与紫禁城宫殿群并无二致 , 汉白砖石 , 琉璃瓦顶 , 与原有的宫殿群浑然一提 。 华丽与庄重兼具 , 体现出了皇家的气魄与威严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本文图片

皇史宬建成之后 , 受到了高度评价:“从古所无之异章 , 其鸿规厂丽 , 龙阁崔巍 , 石室金匮 , 不假寸木” 。 “石室金匮 , 不假寸木”表明皇史宬在追求外观上的赏心悦目之外 , 也注意实用性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本文图片
皇史宬内景
据史料记载 , 皇史宬内无梁无柱 , 屋内成拱形结构 , 窗户极少 , 却冬暖夏凉 , 可通风亦可防震 。 室内置有多个雕龙画云的金匮被摆放在汉白玉的基台上 , 金匮内并不直接存放典籍 , 里面摆放着一个个木匣 , 木匣严行密缝 , 内覆黄锦 , 再配以大锁 。 这样的石室金匮可防虫、防蛀、防潮、防盗 , 完美地贴合了古人保存文献典籍的需求 。 起初皇史宬内这样的金匮只有19具 , 但是到了清末已达152具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皇史宬落成之后 , 后世明清各代皇帝基本沿用其制 , 并未加以更易 , 只不过偶尔对其进行检修 , 以恢其宏 。 现在的皇史宬内只有一座御碑亭是清代建筑 , 内有一碑 , 记载了皇史宬的来历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本文图片
御碑亭
明清皇帝对金匮石室的要求简直到了吹毛求眦的地步 , 如此大费周章地修建这样一个场所 , 那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呢?
皇史宬落成之后 , 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藏品 , 那就是嘉靖帝之前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与《宝训》 。 中国古代帝王向来重视前世之鉴 , 后事之师 , 因此自唐朝始 , 每位皇帝去世后 , 继任之君就会替先帝编写一部记载其言行举止的实录 。 唐宋亦有《实录》 , 只不过多散佚 , 现已不多见 , 明清两朝的《实录》却是传世甚巨 , 颇为学界重视 。 《宝训》则是从《实录》中摘选的“可供传诵宣布者”编辑成册 , 以为后鉴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本文图片
《明太祖实录》
明代不修国史 , 以《实录》为国史 ,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实录》就是国家记忆 , 就是对祖先功绩的记载 , 是可垂递万年 , 恩泽百代的 , 因此历代皇帝都对这些文献典籍极为重视 。
但是到了后期 , 皇史宬就不单单只有《实录》《宝训》了 , 大量珍贵的儒家典籍 , 诸如《性理大全》也被放在此处保存 。 值得一提的是 , 嘉靖年间宫内失火 , 《永乐大典》差点葬身火海 , 嘉靖帝便命人誊录了一本副本藏在皇史宬 , 后来其他诸本皆毁 , 只有藏在皇史宬内的《永乐大典》保存了下来 。 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 , 是历史上有名的奇葩帝王 , 但《永乐大典》能够保存下来还真是要感谢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