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在广州艺博院见证博物馆力量:近七成藏品来自捐赠( 二 )


|5·18在广州艺博院见证博物馆力量:近七成藏品来自捐赠
本文图片

杨铨捐赠的明代佚名《仿北宋崔白梅柳寒江双雁》 。
英国菲尔氏公司曾以真实的油画布画框复制了西欧文艺复兴以来油画名作一批 , 1958年何贤购买207件捐赠给广州美术馆 , 对广州美术馆油画收藏薄弱是难得的一个补充 , 让当时从事西画创作的画家大开眼界、弥补了无法见到真迹的遗憾 。
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重焕生机
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 , 首屈一指的是来自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鉴藏家——容庚先生的捐赠 。 容庚1978年至1980年期间 , 先后多次将自己1000多件藏品捐赠给广州美术馆 , 其中南宋佚名《云山图》、林良的《秋树聚禽图》、黄慎的《踏雪寻梅》、张穆《春柳双驹》为国家一级文物 。 在此一并需要提及的是早在1956年 , 容庚向广州博物馆捐赠21件古书画作品 , 这批作品在广州博物馆由原综合性博物馆转为地方历史性博物馆后拨归广州美术馆 。 容庚捐赠的书画藏品约占广州美术馆古书画藏品八分之一之多 , 广州美术馆成为接受容庚先生书画藏品最多的机构 , 其古书画收藏 , 尤其是明清著名画家及流派的作品得以更加丰盈 。
|5·18在广州艺博院见证博物馆力量:近七成藏品来自捐赠
本文图片

容庚捐赠的南宋佚名《云山图》 。
广州艺术博物院镇院之宝——文同《墨竹图》递藏有序 , 在20世纪30年代系东莞藏家莫元瓒所藏 , 曾于1947年1月29日赴香港“中国古代文物展览会”展出 , 2月3日在返广州的轮船上遇到火灾 , 幸被黄般若抢救 , 逃过一劫 , 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运动席卷全国之际 , 莫元瓒预感到难逃抄家之劫 , 情急之下 , 把《墨竹图》裁成3截 , 让儿子用自行车转移别地匿藏 。 1980年初 , 广州美术馆在“文革”后恢复向公众开放 , 莫元瓒找到了当时广州美术馆副馆长谢文勇 , 提出将历经两次劫难而幸存的《墨竹图》 , 捐赠给广州美术馆 , 之后此作经过广州文博界老一辈文物工作者麦英豪、黄流沙、谢文勇、邓涛、张从达等人初步鉴定后送往故宫博物院 , 经徐邦达等古书画鉴定专家鉴定为文同存世寥寥无几真迹之一 。 《墨竹图》入藏时无天杆地轴、绢本画心部分残烂、题跋部分剥离 , 1980年被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 ,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修复 , 基本恢复原貌 , 修复专家特别采用超过10厘米直径的木柱作为地轴 , 以避免折伤画心旧绢 。
【|5·18在广州艺博院见证博物馆力量:近七成藏品来自捐赠】|5·18在广州艺博院见证博物馆力量:近七成藏品来自捐赠
本文图片

广州艺术博物院镇院之宝——文同《墨竹图》来自莫元瓒的捐赠 。
1984年 , 长期侨居海外 , 但对祖国和家乡怀着深厚感情的著名旅法油画家关金鳌向广州美术馆捐赠49件水彩水粉、116件油画、2件素描、2件速写 , 此批作品对研究中国早期旅法油画艺术家有重要学术价值 。
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为20世纪初广东画坛的两个重要团体 ,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岭南画派创始人 , 何漆园为高奇峰学生 , 冯湘碧为广东国画研究会重要成员 。 1988年翁芝、高励节向广州美术馆捐赠高剑父178件作品(包括7件国画、141件写生稿、30件书法) , 1988年、1989年陈树人女儿陈真魂、陈美魂等家属捐赠80多件陈树人作品;1988年何漆园家属何国畅、何国碧捐赠3件何漆园作品;1989年冯湘碧家属向广州美术馆捐赠冯湘碧256件作品 。 两个分庭抗礼团体的作品同时入藏广州美术馆进行一场重新对话 , 对重新研究中国画现代变革的历史建构 , 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