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 , 获得梅花奖代表着戏曲演员走到了艺术道路的一个“巅峰” , 但冯咏梅并没有止步于此 。 她知道 , 只有在传承和发扬滇剧上不断努力 , 才能不辜负滇剧艺术 , 才能无愧于内心 。 “如何让传统滇剧具有现代品格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 我们既不能故步自封 , 也不能‘糟改’ , 不能丢了传统戏曲的精髓 。 ”
2009年 , 冯咏梅带着新编滇剧《西施梦》赴台湾宜兰县交流演出 。 按照主办方的安排 , 台湾兰阳戏剧团演出的《白蛇传》将和《西施梦》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先后演出 。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演出安排 , 很担心两出大戏四个小时下来 , 观众们早就坐不住离场了 。 ”让冯咏梅没想到的是 , 当表演结束 , 返场谢幕 , 场灯亮起时 , 台下的观众“满满当当” , 起身为冯咏梅和滇剧团的演员们鼓掌致意 。 事后 , 几名曾久驻云南的退伍老兵特意赶来后台向冯咏梅和演员们表达敬意 。 “他们说听到滇剧就是听到了乡音 , 特别感动 。 一方面 , 这出新编戏得到了认可 ,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 。 ”
从那之后 , 冯咏梅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求索 。 在她的带领下 , 玉溪市滇剧院创排了《水莽草》《贵妇还乡》等新编剧目 , 获得观众和业界一致好评 。 “现在 , 我把这些新戏交给我的学生 , 我的心愿是这些戏能成为我们滇剧院的‘看家戏’‘吃饭戏’ 。 再过几十年 , 这些‘新编戏’能成为‘传统戏’ 。 ”
如今 , 冯咏梅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传艺授课和剧团人才培养的工作中 。 “我一直秉持师父的理念 , 教徒弟的时候也告诉她们要找到自己的强项和特色 , 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 ”她认为 , 现在的青年演员学习能力强 , 接受新事物快 ,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把的展现机会 。 “我对滇剧和剧团的未来充满希望 , 我的孩子们肯吃苦、肯坐冷板凳 。 我会倾尽所有给他们找剧本、找老师 , 创造条件让他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 让滇剧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 。 ”
滇剧是冯咏梅生命的注脚 ,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 她说:“我曾经有过很多转行的机会 , 很多机会都能带来更多物质上的东西 。 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热爱的滇剧舞台 , 那是我成就自我、收获热爱、挥洒生命的地方 。 ”
(作者:殷泽昊)
【|冯咏梅:让更多新编剧目成为剧院“看家戏”】来源:光明日报
- |山东手造丨麦秸画:一把刻刀点“草”成画 让古老艺术重焕光彩
- |这个夜,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动”起来
- 博物馆|让博物馆的力量充分释放
- |唯一让王羲之自愧不如的人,他有太多未解之谜!
- |广州一家博物馆推出“剧本杀”让先贤人物“活起来”
- |新华全媒+丨这座博物馆让古董钢琴焕发新“声”
- 杏仙|高攀不起的爱情,最终让你灰飞烟灭,可怜的杏仙做错了什么?
- 舒心|蓝狮在线主管论述,七零后的你,子女让你舒心吗?
- |24个让你社交开挂的为人处世小技巧,让你混得如鱼得水
- |了解更多《摆出一个春天》的故事,这场主题展览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