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喜欢上文博的时候 , 也有一种激情 , 觉得这些东西(太少了太脆弱了)要是能多留存一点多好啊 。
比如我最近在做的一个唐代艺术专辑 , 只能通过以往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艰苦努力 , 那种用生命和经历去寻找国内的唐代建筑的行为来侧面了解它们 。
一般来说 , 现在中国的现存唐代建筑只有3个 , 或者说3加1/2再加1/4 , 1/2是开元寺钟楼 , 当时在修复的时候 , 二层在修缮中被拆除重建 , 但建到一半时停工了所以一层得以保存 。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敦煌的一个窟里 , 里面本来有个唐代建筑的小照面 , 在重建以后就被修葺了 。
再比如1972年重修《步辇图》时 , 当时很随意地把一块认为是脏东西的部分给取掉了 , 后来才发现唐太宗的手没了 。 以前的画唐太宗手里还拿了一个白颜色的口袋 , 叫“鱼袋” , 修的时候就给修没了 。
以前血的教训真是太多了 , 我们经常做这种傻事 , 自己的家底真是很薄 , 需要倍加保护 。
就像张大千已经受过了很多教育 , 可他去敦煌住的几年 , 有些敦煌唐代壁画 , 外面盖着五代壁画 , 再外面是西夏的 , 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 , 都应该保护下来 。 张大千想看唐画 , 就把外层的画给撕掉了 , 他要去看里面那些 。
所以保护是需要印在头脑里 , 要知道这东西是全人类的财产 , 不是你一个人的资产 , 即便受过教育、不差钱 , 可是如果没有这根弦在头脑里时时刻刻提醒你 , 去主动自觉地保护人类共同的遗产 , 这些文物保护不下来 , 或多或少就会在历史上泯灭了 。
本文图片
《夏日时光》
我去过很多地方 , 不管是比我们更富裕更现代化的欧美 , 还是比我们更穷的东南亚、非洲或南美 , 他们都非常会保护自己的文物 , 自己的历史 。 虽然人类的历史上真正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很晚近的事 , 也就大约150年前 , 战争毁掉了很多文物 , 但也有很多偏远地方由于没被打扰 , 得以保存 。
过往中国的很多古建筑被毁掉 , 战乱都不是主要的原因 , 说起来大家可能觉得难以置信 , 很多时候是因为“风水” , 这个地方曾经是敌人居住的 , 就要把所有敌人的痕迹全部抹平 , 重新建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 要用风水去镇压过去敌人的东西 , 这样的话 , 建筑能保留下来吗?
所以潜移默化的观念是很重要的 , 也许一个东西看上破破烂烂的“不吉利” , 住着也不舒服 , 可拆了 , 就永远不能再生了 。
长期来看 ,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 不能像蒙古帝国那样靠自己的武力去征服别人 , 一定需要用文化来兴国 。 可是历史上我们在这方面做得真不是特别好 , 不止大部分古建筑都被毁掉了 , 比如唐代绘画留下来的也很少 。
后来我去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艺术史教育的缺失 , 大家能分得清新、旧 , 可是分不清什么是美 , 什么是不美 , 把旧的房子给推倒建成新的了 , 一众鼓掌 , 可不知道旧房子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 , 包含了很多历史信息的古代建筑 。
首先当然除了抱怨和吐槽之外 , 最重要的 , 还是要去真正地让每一个人了解什么是美的 , 什么是应该保存的 。
所以 , 现在有些父母对我说自己孩子感兴趣 , 要给我钱(讲解) , 我说不用给钱 , 只要这孩子感兴趣我就免费带他去 , 公益去做这件事情 。 只有让小朋友这一代人认识到 , 我们的文物有多重要 , 才会自觉地保护这些东西 。
- |太原“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异彩纷呈
- 贵州医科大学|国际博物馆日丨打卡生命科学馆,探寻生命的奥秘
- 博物馆|籽玉无双,人亦无双,相互成就,终成经典
- |网文大神新仇旧恨再起争端,豪掷五百万元只为登顶,你更看好谁?
- |聚焦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云南“馆中窥宝”
- |国际博物馆日|宁波奉化博物馆捧回文博界“奥斯卡奖”
-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 薪水|轮到你敬酒时,别傻坐着,用好3句万能敬酒词,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 |面对一张老照片的沉思·尹秀民
- |魏新:在山东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