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对小说《人生》没有信心,编辑建议改个结局,出版后家喻户晓( 二 )


|路遥对小说《人生》没有信心,编辑建议改个结局,出版后家喻户晓
本文图片

一部《人生》 , 两种“结局”的对比
“高加林重回农村 , 继续担任民办教师 , 但是情感上没有着落”这个结尾是路遥经过修改后为读者呈现的一种“人生”走向 , 看似有了结局 , 实则未完待续 。
这个从农村出走 , 却被城市伤得体无完肤的青年最终有没有可能继续扼住命运的咽喉 , 重新闯荡出一片天地?我们不得而知 , 可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慈悲”的结局 。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就是书中的高加林 , 在人生的关键几步路上出了岔子 ,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希望到此戛然而止了 , 我想这是整个结局在修改过后呈现的最大意义 。 但是在小说的初稿中 , 这样一种意义显然就被弱化了 。
在《人生》的初稿中 , 路遥着重刻画了刘巧珍的妹妹刘巧玲 。 在路遥的设定中 , 巧玲和姐姐巧珍都对高加林产生了感情 。 因此 , 在小说的结尾 , 当高加林一无所有地回到高家村 , 得知巧珍已经嫁人 , 沮丧万分之后 , 路遥马上安排了巧玲出场 。
巧玲立即将自己民办教师职位让给了高加林 , 并对高加林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 在路遥笔下 , 巧玲是一个集美貌、美德与知识于一身的女青年 , 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巧珍和黄亚萍的结合体 , 弥补了高加林在情感上的遗憾 。
同时 , 巧玲作为村里经济能人刘立本的女儿 , 大队书记高明楼儿媳的妹妹 , 某种程度上 , 她与高加林的结合意味着高加林从此能在深层意义上被乡村共同体接纳 。 与此同时 , 高加林也在情感上更加心甘情愿地扎根农村 。
不过这一“大团圆”的结局未免显得过于巧合与刻意 。 巧玲这个人物的设计更像是一把解决高加林“人生难题”的钥匙 , 为他的存在找到一条最佳出路 。
|路遥对小说《人生》没有信心,编辑建议改个结局,出版后家喻户晓
本文图片

《人生》最终结局的内涵以及路遥的个人立场
在小说的定稿中 , 路遥基本遵从了王维玲的意见 , 对结尾部分做出了重大修改 , 弱化了巧玲的人设 , 同时悬置了高加林的情感 。 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悬置了高加林的精神归属和价值取向 。 别忘了 , 在路遥笔下 , 高加林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满身才华、不甘落后的进步青年 。
而对于这样一个青年 , 即使他再次回到农村 , 他骨子里还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因子 , 他究竟会否融入乡村的主流?
路遥对这些都没有交代 , 只是写了高加林的爱情遗憾 。 这一点 ,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高加林的道德审判 , 但在我看来 , 这也意味着他的精神归属和价值取向依然没有在农村落定 。
路遥本人同样作为一个出走农村的知识青年 , 他其实本能地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高加林身上的矛盾性 , 因此偏爱于他 , 也不甘于他就此复归 。 路遥用这样的结局为高加林寄托了另一种出路和可能 。
最终 , 路遥用了“并非结局”四个字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 不是故事未完结 , 而是故事另有结局 ,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路遥对结局的修改还是耿耿于怀 。 后来 , 王维玲因为这个问题强烈要求路遥续写《人生》的下半部 , 但是路遥经过深思熟虑 , 还是没有动笔 , 而是转向了《平凡的世界》的构思 。
对于《人生》结局的一点缺憾 ,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给出了具体的设想 。
如果高加林前进一步 , 再次走出高家村 , 他很有可能成为孙少平那种在城市碰壁过后不再追求社会体制内尊严 , 但是自由行走的“个人”;如果退一步继续留在高家村 , 他很有可能就成为那个自觉维护着农村社会共同体 , 带领村民致富的孙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