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家之冠”周邦彦( 二 )


乳鸭池塘水暖 , 风紧柳花迎面 。
午妆粉指印窗眼 , 曲里长眉翠浅 。
问知社日停针线 , 探新燕 。
【周邦彦|“词家之冠”周邦彦】宝钗落枕梦春远 , 帘影参差满院 。
周邦彦|“词家之冠”周邦彦
本文图片

罗忼烈先生认为“曲里”指妓女聚集之地 , 若是如此解读 , 那么这是一首描写妓女生活的作品 , 立意不高 , 有寻艳猎奇之嫌 , 这便又成了周邦彦放浪疏隽的一个旁证 。 然而 , 妓女是不需要做女红的 , 更不必因为“社日停针线”而一起放假 , 所以这首词所描写的分明是社会底层的针线女工的集体生活 。 在此处 , 诗人所用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视角 , 那么 , 这便不可能是邦彦成年以后的作品 , 只可能是他少年时与这些女工一起生活 , 才有了这样自然而纯真的记录 。 周邦彦出身贵门 , 却为何会有如此底层的生活经历呢?相关于此 , 薛瑞生先生另有一个考证:邦彦并非嫡出 , 而是妾生之子!那么 , 再结合这首词以及其他种种 , 我们便可以继续进行一个大胆的推测:邦彦幼年时并未住在钱塘周家 , 而是随母亲住在曲巷之中 。 关于这个结论还有许多旁证 , 比如邦彦的另一首名作《苏幕遮》——
燎沈香 , 消溽暑 。 鸟雀呼晴 , 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 。 水面清圆 , 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 , 何日去?家住吴门 , 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梦入芙蓉浦 。
众所周知 , 周家世居钱塘 , 邦彦也向来以“钱塘周邦彦”自称 , 却为何此作中又称自己“家住吴门”呢?为了合情 , 历代学者只好将此处的吴门强解为钱塘 , 说钱塘亦属三吴之地 , 亦可称为吴门云云 。 然而 , 吴门专指今日之苏州 , 这是早已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 , 遍查典籍 , 未曾有一人以吴门称呼钱塘 , 故此 , 这个解法实在牵强无据 。 其实 , 种种迹象显示 , 邦彦幼年时并未入钱塘周家 , 而是随母亲住在吴门 , 生计并不充裕 , 年纪轻轻便开始四处奔走 , “久作长安旅”便是其中一事 。 另外 , 邦彦在旅途中结识秋娘、萧娘等女子 , 情深意笃 , 私成金屋却不敢禀告家中老母 , 便多有长吁短叹 , 深恨连环难解之情 。 邦彦少年漂泊 , 计有十年之久 , 方才娶妻成家 , 始得安定 , 有《玉楼春》——
玉奁收起新妆了 , 鬓畔斜枝红袅袅 。
浅颦轻笑百般宜 , 试著春衫犹更好 。
裁金簇翠天机巧 , 不称野人簪破帽 。
满头聊插片时狂 , 顿减十年尘土貌 。
周邦彦|“词家之冠”周邦彦
本文图片

此作前人多解为歌席赋赠之事 , 若是如此 , 女子新妆浅笑尚可理解 , 诗人却又何必“裁金簇翠天机巧 , 不称野人簪破帽”地隆重打扮一番呢?其实 , 词中所写正是邦彦结束漂泊生活而定居成家之事 , 此事另有“十载却归来……今宵幸有、人似月婵娟”等句为证 。 而邦彦成家之事应在钱塘 , 此时他已经正式被周家接纳 , 便离开吴门到钱塘定居 , 并留下了“凄凉怀故国 , 朝钟暮鼓 , 十载红尘 。 但梦魂迢递 , 长到吴门”的词句 。 邦彦定居钱塘的时间大约在熙宁八年(1075 年)前后 , 当时 , 他的叔叔周邠刚刚卸下钱塘县令之任而远赴乐清 , 其座中好友苏轼也于熙宁七年(1074 年)离开钱塘 , 故此 , 阴差阳错的 , 邦彦便错过了与苏轼结识的机会 。
成家之后不久 , 邦彦远赴京师 , 为太学生 , 元丰七年(1084年) , 向神宗献上《汴都赋》 , 从而升为试太学正 , 由此开始了官宦生涯 , 之后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校书郎、隆德知府、真定知府等职 , 最后病逝于移知处州途中 , 获赠正三品宣奉大夫 。 总的来说 , 他的后半生较为平稳 , 而这也使他的词风有了较大的改变 , 有“此时情绪此时天 , 无事小神仙”的悠然 , 有“午睡渐多浓似酒 , 韶华已入东君手”的从容 , 有“酒酽未须令客醉 , 路长终是少人扶”的豁达 , 有“周郎逸兴 , 黄帽侵云水”的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