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二 )


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本文图片

彩绘漆钟西汉
高57厘米 腹径35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 旋木胎 , 外壁有明显的旋削痕迹 , 厚胎 , 其上有盖 , 盖上有橙黄色的3个“S”形钮 。 侈口、长颈、圆腹、圈足 。 器内壁髹红漆 , 器表以黑漆为底 , 口沿处朱绘折线纹、点纹 , 颈部朱绘变形鸟纹图 , 肩和腹部绘三固朱色和灰绿色几何云气纹 , 流畅自如 , 风云流动 , 盖上绘云气纹 , 外底朱书“石”字 , 为盛酒用 。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 , 夹纻技法发展到高峰 , 夹纻是用漆灰造型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 , 用来制作大型佛像 , 技巧之高 , 工艺之复杂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唐宋时期的漆器 , 金银平脱盛行 , 其装饰是将金银薄片剪成各种纹样以胶漆粘贴在漆面上 , 经过干燥后再髹漆三层 , 经过研磨而显出金银花纹 , 作品异常华美 。 此外 , 唐代还创造出了雕漆工艺 , 为元明清的雕漆工艺打下了基础 。 宋代 , 嵌螺钿漆器得到很大发展 。
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本文图片

螺钿人物花鸟漆背镜唐
直径23.9厘米 边厚0.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5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郊外唐墓 。 镜圆形 , 圆钮 , 镜背镶嵌厚钿片纹饰 , 铜镜上方正中为一花叶茂盛的大树 , 树梢一轮明月 , 几只鸟雀枝头跳跃 , 树下蹲坐一犬 , 下有展翅欲飞的鹦鹉 。 镜钮左右 , 有二老席地对坐于树前 , 左者弹阮咸 , 右者举杯欲饮 , 其间放置酒壶、酒尊 , 背后一侍女 , 下方为一仙鹤起舞 , 鸳鸯戏水 , 空白处点缀花草山石 , 一片世外桃源的恬静氛围 。
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本文图片

庭园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南宋
通高21.3厘米 直径19.2厘米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藏
1977年出土于江苏常州武进南宋墓 。 胎为木质 , 漆奁是古代妇女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 , 此奁为十二棱莲瓣形 , 整件器物由盖、盘、身及底四层套合而成 , 沿口均镶银扣 , 器内髹黑漆 , 外髹朱漆 , 以戗金做纹饰 , 奁盖戗金绘“庭园仕女图” , 二仕女梳高髻 , 一仕女杯抱纨扇 , 一仕女轻摇折扇 , 挽臂缓缓而行 , 旁有女童 , 手捧长颈瓶侍立 , 园中铺石径 , 山石、柳树相衬 , 景色幽静 , 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 。
元代漆器 , 名家辈出 , 作品以雕漆发展最为显著 。 雕漆又名剔红 , 是指纯用红漆的品种 , 用黄漆的称剔黄 , 黑红相间的称剔犀 。 首先在漆器胎上髹数十层或上百层漆 , 待稍干 , 在漆层上雕刻各种花纹 。 当时著名的漆工是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 , 他们二人的作品技术全面 , 题材广泛 , 呈现出雕法圆润 , 藏锋不露 , 构图简练 , 浑厚耐看的风格 , 对明前期的雕漆工艺影响极大 。
漆器|华夏文明——漆器
本文图片

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元
高2.6厘米 直径1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木胎 , 圆形 , 圈足 。 盘正中雕刻一朵盛开的双瓣栀子花图案 , 旁边刻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 枝叶肥厚 , 舒卷自如 , 疏密有致 , 纹样布满全盘 , 层次清晰 , 雕刻刀法流畅 , 磨制圆润 , 不露刀痕 。 底足髹黑漆 , 近足边有“张成造”针划楷书款 。 该盘漆色鲜红 , 色彩纯正 , 主题突出 。
明代漆器的生产更趋于繁盛 , 品目繁多 , 制作工艺有很大发展 。 明初永乐时期 , 出现了官办的“果园厂” , 由元代雕漆名家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管理 , 所出雕漆、填漆两大品种 , 制作精美 , 称为“厂制” 。 而民间漆器的生产遍及南北各地 ,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制漆艺人 , 浙江宁波、江苏苏州的金漆很有名 , 苏州艺人蒋回回和杨埙均是金漆高手 。 而扬州盛产百宝嵌漆器 , 著名艺人是周翥 , 作品被称为“周制” , 百宝嵌是用珊瑚、玛瑙 , 琥珀、玳瑁、螺钿、象牙、松石、蜜蜡、犀角、玉石等各种名贵材料做图案镶嵌而成的珠光宝气、绚丽华美的漆器 。 而螺钿又分成硬螺钿和软螺钿 , 著名的艺人是嘉兴的姜千里 。 明代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著的《髹饰录》 , 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髹漆工艺的成就 , 是我围古代一部漆艺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