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 三 )



接下来的“日日思君不见君”一句 , 将词人的思念之情和盘托出 , 距离越是遥远 , 相思越是迫切 。 但他对感情坚信痴守、忠贞不渝 , 哪怕相隔再远 , 等待再久 , 他也定要等到与心上人相会的那一天 。 他无数次幻想与她相见时的喜悦 , 但梦醒后仍旧是无穷无尽的忧伤 。
“共饮长江水”是词人的自我慰藉:两地情思 , 一水相牵;既然同住长江边 , 而且同饮长江水 , 那么必然是心息相通、心心相印的 。 虽有千万里之遥 , 但长江就是我们相思的见证 , 也是相守的信念 。
【|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相思是美丽的 , 距离让思念变得深切悠长 , 让相思魂牵梦绕 , 刻骨铭心 。 “共饮长江水”是词人感情的波澜起伏 , 使词情深婉含蕴 , 读来格外动人 。
|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
本文图片

以江水为典型意象 , 在我国古代诗词里象征绵绵愁思 , 传达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伤与哀愁 。 所以 , 李白会说“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 , 李煜会说“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 , 柳永也会写下“唯有长江水 , 无语东流” 。
无论是表达了何种情感 , 诗人们都抓住了自然界中的水这一审美意象的特质 , 然后将这一意象融汇进相思词中 , 则具有别样的美感 。
而李之仪以长江水为贯穿始终的抒情线索 , 悠悠江水既是阻隔双方的天然屏障 , 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悠悠江水既是悠悠相思、无穷离恨的象征 , 又是永恒爱情的期待与见证 。
|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
本文图片

尽管时空相隔无法改变 , 相思之情也没有真正减轻 , 但那一刻“心理距离”对“时空距离”的幻化 , 却使词作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微妙的审美意境 , 因而也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
看完上阕 , 再看下阕 , 下阕开头两句“此水几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大意是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 , 别离的苦恨 , 什么时候消止 。 这两句仍然寄情长江水 , 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 , 悠悠东流 ,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
这是李之仪巧妙地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的“山无陵 , 江水为竭”的诗意 , 用自然界大概率不会发生的事情强调离愁别恨的不可能停息 , 凸显词人的相思之苦如长江之水一样绵绵不绝、奔腾不息 。 李之仪将民歌率直热烈的风格变为含蓄婉曲的腔调 , 读来意味深长 。
|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
本文图片

词人以这样的口吻 , 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 , 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 , 自己的相思别离与离愁别恨也无法停歇 。
当词人的情感倾诉越强烈 , 再现的心理距离就越拉近实际的空间距离 , 离恨如同江水 , 终有停歇之日;反之 , 情感欲望越低落 , 心理距离就越拉长空间距离 , 江水无休 , 离恨也愈加无期 。
但李之仪对这份情感是忠贞不渝的 , 强烈的思念令他更倾向于对情感的乐观坚守与守望相助 。 因此当他面对江水进而审美把握外部世界的同时 , 也潜藏着寻求主观心灵慰藉和向往精神自由的深层次情感内涵 。
|李之仪给恋人写了一首词,完美诠释了距离产生美,堪称最美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