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来袭!传统音乐看龙岩

非遗来袭!传统音乐看龙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 , 集中体现为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成果 , 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 这一期介绍的是龙岩传统音乐 。
凡音之起 , 由人心生也 ,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的语言 。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所传承孕育的传统音乐 , 更是反映了我国文化的情感和精神 , 闽西人民根据当地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传统音乐 , 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长汀公嫲吹、客家山歌、龙岩山歌、新罗静板音乐、梨岭木桐号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 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吹五对”等 。 因为乐队演奏用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共十余件 , 所以称为“十番” 。
“十番”是由民间业余乐手自由组合 , 以齐奏形式演奏曲牌的乐种 。 乐曲风格优美、典雅 。 乐队人数不定 , 可七八人 , 也可十五六人 。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流传年代久远 , 其间不断地吸收融汇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音乐甚至宗教音乐等 , 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 形成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和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曲调 , 是闽西客家民间传统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
目前 , 主要流传于永定、长汀、连城、上杭、武平等地 , 深得群众喜爱 , 不论城镇和乡村 , 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 。 2006年 ,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汀公嫲吹
长汀公嫲吹流行于长汀县 , 据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 于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长汀公嫲吹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 , 配以二胡、椰胡、三弦、扬琴等弦乐 , 弹拨乐器和大鼓、小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形成合奏 。 在传统演奏中 , “公吹”“嫲吹”之间的衔接有严格规定 , 公吹带头至一定的乐句 , “嫲吹”接上 。 “公吹”的乐句称为问句 , “嫲吹”的乐句称为答句 。 “长汀公嫲吹”也是汀州客家传统鼓乐大型曲牌之一 , 其结构形成与戏曲唱腔颇为相似 , 板式有散板、单板(慢板)、双板(中板)、快板 , 形成散—慢—中—快的多样板式 。
【|非遗来袭!传统音乐看龙岩】|非遗来袭!传统音乐看龙岩
本文图片

“长汀公嫲吹” , 左为嫲吹 , 右为公吹
“公嫲吹”乐器的编配主要是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 , 二者进行对奏、和吹 。 高音唢呐称“公吹” , 其音短而细;低音唢呐称“嫲吹” , 其音长而粗 。 “公吹”所奏旋律称为“雄句” , “嫲吹”所奏旋律称为“雌句” 。 演奏时 , 公嫲二吹之间形成对奏、支声关系 。 其音乐风格具有质朴、恳切、优美抒情的特点 , 曲调宛如一问一答 , 哀怨缠绵 , 如泣如诉 , 具有很强的欣赏性 。 长汀公嫲吹与客家民俗活动相伴而生 , 并已成为客家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 , 它用客家方言吟唱 , 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 , 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 , 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 , 自成体系 , 风格卓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