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生的信仰( 二 )


熊十力在书稿中提出了一些他对于修通史的看法 。 修史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在这里他主推孔子所著的《春秋》中所传达出的仁义道德的核心精神 。 古时提倡孝悌忠君 , 而今君主已废 , 民主、国家、民族为精神凝聚之根本 , 修史者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 , 体现新的价值观、历史观 。 其次 , 在观念的传递中 , 也应当避免西方国家概念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 让国民理解自家民族构成和之所以我们能团结起来的要素 , 唤起民族中的天性良知 , 而减少因利害而结合的因素 。 历史要引导未来 , 毕竟要有善意的核心价值 , 不能因西方的掠夺性而一味效仿 , 追求他们所谓的现代化 。 我们的历史要指导我们的国家成为最高文化团体 , 绝不能催生出破坏人类发展恶念 。 最后 , 不能光讲知识还要注重实践与真理的结合 。 熊十力提出“学问即生活 , 而非以浮泛的知识为学 。 ”不要以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自满 , 更需要加强自己内在的智慧 , 使其能够让各种知识得到善用 。 熊十力认为人们过于向外寻求知识 , 而忽略了自我 , 让自我倍感空虚没有价值所支撑 。 科学知识毕竟是器用的知识 , 如道德不加约束和规范 , 终会自毁人类之前程 。 所以注重内心修养 , 明辨善恶 , 也是修通史的史家所需要注意的 。
以上三点是熊十力对于修通史 , 与个人历史价值观的核心 。 之后 , 书内大部分主要是熊十力以个人观念梳理的通史大纲 , 简述了历代重要事件及影响 , 从上古时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 在文中可以看到 , 熊十力的治史精神和明确的价值取向 , 文笔之中不难看出他强烈的个人性格 。 熊十力终其一生始终挂念着历史文化对于国民的正向引导 , 以育人、修德、明知为核心 , 这也不难解释他晚年对时局是那样的失望 , 以至于绝食求速死 。 他的这股家国情怀从年轻到垂暮一直是那样地强烈 , 在序言中王守常教授讲的一则小故事 , 则将熊十力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
熊十力的学生著名哲学家牟宗三曾回忆他在北大读书时 , 随熊十力去中山公园吃茶 , 当时一起去的有熊十力的知己林宰平 , 系主任汤用彤、佛学大家李证刚等人 。 众人闲聊先秦诸子之思想 , 熊十力走过来大声说道:“当今之世 , 讲晚周诸子 , 只有我熊某能讲 , 别无他人 。 ”这一声大吼 , 正是吼出了熊十力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 也吼出了他毕生的志愿 。
本文首发《北京晚报》20202年12月25日
【|大儒生的信仰】|大儒生的信仰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