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白骨精在影视剧里为什么拍得那么强大?( 二 )


三、白骨精的势力范围非常小
这在“二打白骨精”之后的白骨精自白里有了明确的展示:
那怪物在半空中 , 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 , 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 , 他也还认得我 。 这些和尚 , 他去得快 , 若过此山 , 西下四十里 , 就不伏我所管了 。 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 , 好道就笑破他人口 , 使碎自家心 , 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 ”
“西下四十里”就不归白骨精“管”了 , 这同狮驼岭“八百里”的差距想而易见 , 就是与红孩儿方圆百里的范围也不可同日而语 。
势力范围不大 , 还是因为实力不济 , 上面说到山神、土地一“照应” , 白骨精就乖乖受死 , 而同为妖怪的红孩儿、银角大王则可以要挟、指挥山神、土地做事情 , 足可看出实力与势力之间的关系 。
那么 , 影视剧为何把白骨精拍得那么厉害呢?
理由很简单:白骨精及白骨精的故事太单薄 , 而人们偏偏又很喜欢白骨精 , 且故事的深度又很好 , 所以为了单独成戏 , 不惜“下血本”给她加戏 。
|弱弱的白骨精在影视剧里为什么拍得那么强大?
本文图片

白骨精太单薄 , 不用多说 , 上面已经说的够多了 。 说白骨精故事太单薄 , 主要是从白骨精故事在《西游记》中的回目比重说的 。 唐僧取经虽然有“九九八十一难” , 《西游记》也有百回之多 , 但正与“86版《西游记》+00版《西游记》续集”所呈现的那样 , 小说西游记一共也就只有“25+16”四十几个故事 , 所以平均一个故事有“100/40=2.5”回的样子 , 一般都在2~3回的样子 , 个别的有4回之多 。
在白骨精故事之前的人参果故事有三个回目:《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而在白骨精故事之后的黄袍怪更是有四个回目之多:《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而反观白骨精故事呢 , 只有一个回目《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不仅如此 , 如果单独把这一回看成一个短篇也不行 , 白骨精虽然被打死了 , 孙悟空被开除出团队 , 不符合我们中国人“大团圆”的心理 , 故事显得不完整 。 而按照原著安排 , 要想故事完整 , 就非得把黄袍怪故事中悟空归队放在一起 , 但一回的白骨精故事和四回的黄牌怪故事比起来 , 是多么的单薄!所以没办法 , 为了让白骨精故事独立成章 , 就不得不做较大的改编 , 这也可以解释《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为何要改主题了——无论是人是妖 , 都要“普度” 。
白骨精故事虽然短小 , 但十分迷人 , 是因为这一故事“直指人心” 。 而白骨精恰恰是心理战的高手 , 虽然她也没有别的大的本事 。 与别的妖怪、妖精故事不同 , 白骨精故事的打斗场面很少——总共只有孙悟空的“三棒” 。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白骨精故事是最后写入《西游记》的 , 一是回目短 , 二是通过这一故事阐释作者(或者编者)的创作理念 , 这个创作理念我虽然无法确实是用心学、心经还是心来表达 , 但冥冥之中你是可以感受到的 。 作者不仅用“心”的理念统一理顺了目录 , 而且在“险要”的章节重点阐述 , 而这白骨精故事就是一例(再比如每个故事章首处的禅诗 , 再比如观音菩萨屡屡出手相救与《心经》首句“观自在菩萨”的对应 , 如若展开 , 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 容后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