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发掘单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延庆县文化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刘乃涛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 , 南距北京市区70公里 , 西距延庆县城40公里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延庆县大庄科乡矿冶遗存体系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地形示意图
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对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居住遗址发掘现场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 , 遵循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并重的原则 , 制定了文物保护方案 , 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 , 采取多学科合作的方式 , 利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 , 对文物遗存进行了测试、分析和鉴定 , 获得了丰富的考古学信息 , 为进一步开展大庄科矿冶遗址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主要由矿山、冶炼、居住及作坊遗址等构成 , 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水泉沟、铁炉村、汉家川、慈母川等地 。 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 发现了从采矿到冶炼的遗迹 , 并且找到了冶铁工匠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 , 遗址类型比较系统、丰富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水泉沟遗址炼铁炉全景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水泉沟遗址冶铁炉Y1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炼铁炉基本结构
辽代极其重视冶铁业 , 铁冶的设置以及不断跟中原地区的技术交流 , 对其生产力的发展和军备力量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以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为代表的燕山地带矿产资源开发和金属冶炼技术与中原冶炼水平相当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炒钢炉C3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辽代矿冶遗存中保存冶铁炉较多 , 且炉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冶铁场所 , 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见 。 炉内结构完好 , 鼓风口清晰可见 。 发掘所揭示的炉型结构为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冶铁高炉的炉型结构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水泉沟居住遗址房址F7
矿冶遗址群开采铁矿石的矿洞及部分露天采矿遗迹分布在山脚及半山坡范围内 。 矿山周边水流通畅 , 丰富的水资源为矿石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
|新百丨北京·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本文图片

水泉沟居住遗址房址F1火道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目前发现保存相对完整的冶铁炉10座 , 其中水泉沟冶炼遗址5座 , 汉家川冶炼遗址3座 , 铁炉村冶炼遗址2座 。 冶铁炉为竖炉 , 中部外弧 , 横截面近圆形 , 主要由炉腹、炉腰、炉门、出铁口、出渣口、鼓风口、前后工作面等组成 。 冶铁炉后壁中部有鼓风口 。 炉门位于炉身下部 , 拱形 , 鼓风口正对炉门 。 炉门底部有铁水沟槽遗存 。 炉前工作面供冶铁操作和临时存放生铁产品 , 炉后残存有一不规则工作面 , 较为平坦 , 用来堆放燃料和铁矿 , 进行燃料和矿料的破碎、筛分等工序 , 最后将矿料和燃料由后上方装进冶铁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