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蔡襄《思咏帖》
释文:
襄得足下书 , 极思咏之怀 。 在杭留两月 , 今方得出关 , 历赏剧醉 , 不可胜计 , 亦一春之盛事也 。 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 , 此固可乐 。
唐侯言: "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 , 大可怪也 。 初夏时景清和 , 愿君侯自寿为佳 。 襄顿首 。 通理当世足下 。 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 。 临行匆匆致意 , 不周悉 。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 , 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 , 应朝廷之召 , 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 。 途经杭州 , 约逗留两个月后 , 于1051年初夏 , 继续北上汴京 。 临行之际 , 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 , 这就是《思咏帖》 。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 , 共十行 , 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 , 用笔虚灵生动 , 精妙雅妍 。 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 , 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 , 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 , 则真是呼之欲出 , 袅袅不绝 。
其中的“大饼” , 当指当时的贡茶大龙团;“青瓯” , 则当是浙江龙泉青瓷茶碗 。 在这一茶友间的礼尚往来中 , 我们还能感觉到 , 在茶具的使用上 , 除斗茶所必用的兔毫盏外 , 日常品茶 , 恐怕还是多取青瓷的 。
本文图片
蔡襄爱茶又懂茶 , 或许和他来自产茶大省福建有关 。
蔡襄是莆田仙游人 , 被称为“宋代楷书的第一人” , 书法浑厚端庄 , 淳淡婉美 , 自成一体 。 他是少见的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科学家于一身的全才 。
蔡襄每到一个地方 , 都能干出业绩 。 任福建路转运使时 , 倡议种植福州到漳州700里的驿道松;任泉州知府时 , 主持建造了著名的洛阳桥 , 写了一本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 , 翔实记述荔枝的来源与产地、栽培技术、加工方法等;到建州 , 也就是建瓯任职时 , 留下了继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之后最著名的一部茶学专著——《茶录》 。
《茶录》分类上下两篇 , 上篇为论茶 , 蔡襄分别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提出了评价茶叶好坏的指标 , 这也是首次全面地提出了茶叶的评价标准 。 下篇是论器 , 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等茶器的功能、特色及使用方法 。 《茶录》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 。
本文图片
茶艺和书法的巧妙结合福建博物院就馆藏有蔡襄所写的《茶录》和《荔枝谱》的明代版刻 。 版刻就是将文字或图画反刻在一整块木板上 , 然后加墨刷印成书籍 。 说明在明代时 , 这两本书已经作为经典读物大量印刷 。
《茶录》最早是蔡襄手书的 , 作为一个大书法家 , 很多人惦记他的墨宝 。 所以蔡襄第二次当福州市长的时候 , 《茶录》手稿竟被手下工作人员偷走 , 后被淮安知县樊纪购得 , 从此流传开来 。
但一开始传播纯靠手抄 , 越传谬误越多 。 这会儿蔡襄还在世呢 , 于是蔡襄重新用小楷抄写了《茶录》 , 并刻在石头上 。 全文约八百字 , 有前、后序 。 书法劲实端严 , 横逸飘发 , 是蔡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
尤其这《茶录》可是写给日理万机的皇上看的 。 皇上那么忙 , 你就不能写一个多余的字 。 所以《茶录》用字精炼 , 文法精妙 。 观赏《茶录》 , 是茶叶知识、书法、文法 , 三位一体的顶级精神享受 。
·
- 字帖|字帖日记|书法字帖与您的第2986天
- 博物馆|舊藏和田玉籽料“洒金皮 双童子执灵芝”
- 专升本|大学生迎“坏消息”,“专升本”有所调整,预计在2022年落实
- 日本|6部日本职场电视剧,窥探日本“社畜”文化,反思自我工作意义!
- |夏季野钓就要看天气+钓位,牢记“3+3”定律,渔获才更有保证
- 文山州|《太阳转身》—这部关于文山脱贫攻坚的“冠军”小说在西畴推介!
- 画家|“当代美术人物”意识决定一切,适合书画家,也适合收藏家
- 翡翠|舊藏和田玉籽料“白玉手串”
- 陈献章|蓬江区获评江门首个“中华诗词之区”
- |一人一言汇聚成河,“好评中国”谁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