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对于饮茶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 , 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 。
而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书法里 , 茶的元素自然也少不了 。 从宋四家的书法名帖来看当时宋人对茶的喜爱 , 以及宋代文人追求超世风雅的闲适生活 。
本文图片
01黄庭坚/咏茶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黄庭坚《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
释文:
要及新香碾一杯 ,
不应传宝到云来 。
碎身粉骨方余味 ,
莫压声喧万壑雷 。 (写碾茶)
风炉小鼎不须摧 ,
鱼眼常随蟹眼来 。
深注寒泉收第二 ,
亦防枵腹爆干雷 。 (写煎茶)
乳粥琼糜泛满杯 ,
色香味触映根来 。
睡魔有耳不及掩 ,
直拂绳床过疾雷 。 (写饮茶)
该作是黄山谷所书自作诗 , 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 描写了碾茶、煎茶和饮茶破睡之功效 。
黄山谷早年嗜酒 , 中年时因病停饮 , 但对茶却更加热爱 , 常常是"煮茗当酒倾" 。 他的诗词和方赋中屡见对茶的吟颂佳作 , 在书法作品中也留给了我们珍贵的宋代茶事信息 。
02苏轼/啜茶帖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苏轼《啜茶帖》
释文:
道源无事 ,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 。 孟坚必已好安也 。 轼上 , 恕草草 。
《啜茶帖》 , 也称《致道源帖》 , 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 。
苏轼用简单的便条 , 相邀啜茶 , 当时心中滋味如何我们虽不能切身体会 , 但从其《自题金山画像》中:“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几句自嘲口吻便可略知一二 。
在黄州 , 苏轼种茶 , 煮茶 , 饮茶 , 茶真正成为苏轼修身养性、体悟自然、彻悟人生、超越自我的途径 。 《啜茶帖》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 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
03米芾/道林帖
本文图片
米芾《道林诗帖》
释文:
道林;楼阁明丹垩 , 杉松振老髯 , 僧迎方拥帚 , 茶细旋探檐 。
为米芾“翰牍九帖”之一 , 此尺牍的书法风格 , 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 。
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 , 有一座寺院 , 僧人一见客人到来 , 便“拥帚”、置茗相迎接 。
“拥帚”亦称“拥慧” , 扫地之意 。 古人迎候尊贵 , 惟恐尘埃触及客人 , 常拥帚以示敬意 。
“茶细旋探檐” , 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 。
【蔡襄|书法“宋四家”,全都是大“茗家”!】“探檐”一词 , 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 , 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
04蔡襄/思咏帖
- 字帖|字帖日记|书法字帖与您的第2986天
- 博物馆|舊藏和田玉籽料“洒金皮 双童子执灵芝”
- 专升本|大学生迎“坏消息”,“专升本”有所调整,预计在2022年落实
- 日本|6部日本职场电视剧,窥探日本“社畜”文化,反思自我工作意义!
- |夏季野钓就要看天气+钓位,牢记“3+3”定律,渔获才更有保证
- 文山州|《太阳转身》—这部关于文山脱贫攻坚的“冠军”小说在西畴推介!
- 画家|“当代美术人物”意识决定一切,适合书画家,也适合收藏家
- 翡翠|舊藏和田玉籽料“白玉手串”
- 陈献章|蓬江区获评江门首个“中华诗词之区”
- |一人一言汇聚成河,“好评中国”谁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