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获得“终身成就奖”最高殊荣:文学重创新,有创新就好( 三 )


历史小说的核心为何必须聚焦于人事纠葛?西西不厌其烦地绘描阿闳入学钦天监时颇为琐碎的日常生活 , 学生如何分配编号、餐点茶水如何置设、如何洗衣洗头洗澡 。 明清流行的支摘窗、养心殿的玻璃扇、传教士带来能治好疟疾的奎宁、皇帝狩猎的行褂所用的物料与样式、京城三伏天里官府如何洗大象、冬天里民众如何溜冰坐冰船……西西的散点透视 , 使这些一般被放在舞台布景里的虚应风光 , 都被置于前台;写实主义小说用来制造拟真幻觉的细节 , 反倒成了观察的焦点 。 也就是说 , 《钦天监》的历史非关某几个主角的悲欢情仇 , 而是时代里诸种制度、建筑、器物、饮食、娱乐、人类和动物、动物和气候等等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 西西的小说向来有一种散步的调子 。 在《钦天监》里 , 西西让阿闳从宫里走到宫外 , 由北京城走到万里长城 , 自是要从多角度观察康熙一朝的景况;借由他所读所学 , 深入到时代的知识体系;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星象 , 推测日月 , 更是让叙述能上天下地 , 于宇宙里纵横漫游 。
|西西获得“终身成就奖”最高殊荣:文学重创新,有创新就好
本文图片

西西 何福仁提供
西西有意写康熙一朝的故事 , 正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 。 康熙重用有学问的耶稣会教士 , 由此带来的新知能与在地文化互相激荡 。 在正文叙述以外 , 小说摘录了不少一手的历史材料 , 其中传教士的著作尤多 , 除了和阿闳有师生之谊的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 还包括卫匡国(Martino Martini)、利玛窦(Matteo Ricci)、马国贤(Matteo Ripa)、孟儒望(Joao Monteiro)等等 , 正好提供了外来的参照视野 。 马国贤形容康熙对音乐一窍不通 , 但“有时候皇上的手指触摸了一下键盘 , 中国宫廷已经大加表扬 , 过份地吹捧 , 令他得意狂喜 。 ”这种对宫中生活的观察 , 便恐非中国官员所能/敢道出 。
传教士服务于中国宫廷 , 却有种种难处 。 清廷不少保守势力 , 都意图驱逐洋人 , 小说里便引杨光先之言:“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 , 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小说提到南怀仁把明朝弘治年间的海禁看成是中华文化兴衰的分水岭 。 虽然谈论的时间点不一 , 但这个看法 , 和《我的乔治亚》里爱伦评论清朝的闭关政策如何毁掉“开放、多元、融会”的“黄金的岁月” , 一脉相承 。
“假想线”是《钦天监》的一个关键词 , 本来描述的是在星丛中建立的虚拟线条 , 好投射出各种星座 , 再来就是用以划分地球的经纬座标 , 但随后小说人物使用此词 , 却总是指向人类社会的成规与界限 。 男女中西等级之别 , 莫不源于幻想妄想?人类理解世界无法不通过假想线的设框 , 然而一旦固化 , 便成了限制自己思想行动的“死线” 。 《钦天监》宇宙漫游式的叙述 , 视点的不断转换 , 正是要更新活化想象的边界 。
谢晓虹 , 香港作家 , 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 。 1997年开始写作 , 作品屡获港台两地文学大奖 , 曾被收入大陆、台湾及香港等地之小说及散文选集 。 曾出版作品集《好黑》 , 与韩丽珠合著《双城辞典》 。
|西西获得“终身成就奖”最高殊荣:文学重创新,有创新就好
本文图片

西西作品推荐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